作者:王石川
月到中秋分外明。
适值中秋节,作为诗歌王国的子民,谁不会吟诵几首与中秋有关的诗词?中秋月圆,人间团圆,而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正因无法团圆而更加渴望团圆,也对古人笔下的中秋诗词深怀共鸣。从“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再到“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中秋是诗意的,也是让人感慨的。
而与中秋有关的传说,则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国人。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古老的故事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记忆。甚至可以说,中秋赋予了中国人最浪漫的想象。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千百年来,映照我们头顶的是一轮朗月,而滋润我们心间的则是传统文化。文化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拥抱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也能找到来时的路,更充满自信地奔跑向前,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曾有人感叹,元宵节是吃元宵的节日,端午节是吃粽子的节日,中秋节是吃月饼的节日。这显然窄化了传统节日的内涵,也是对传统习俗的误读。赏月吃月饼,当然是欢度中秋节的“标配”,但绝不能囊括中秋的所有仪式。
连日来,各地热烈庆中秋,形式多样,令人大开眼界:有的地方举行中华品德颂主题演诵活动,有的地方举办好心人节活动,还有的地方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明接力活动……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有志愿者为贫困家庭孩子送去月饼和日常用品,“共贺团圆,畅想未来”,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实践活动,邀请留守儿童欣赏节目、学做月饼……这些新的庆祝形式与传统不同,却也值得称道。
中秋,可抒怀,沉浸于私人化叙事,也可走出“小我”,胸怀家国情愫。中秋团圆,既指家庭团圆,也指国家团圆。而在这个最富团圆气象的佳节,抒发家国情怀更激荡人心。
这几天,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办中秋彩灯会。如果说灯会中的构造——“大坑舞火龙”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厚重,那么市民吐露的心声则让人看到了浓厚的爱国深情。有人说“希望平安祥和的好日子回到香港”,也有更多的市民表达了希望家庭团圆、社会和谐的美好祝愿,在朴实而纯粹的愿望中,传递中华民族最值得珍视的东西。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正是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今天,无论欢聚一堂还是明月寄相思,我们都把团圆记在心头,共祝愿祖国更美好。(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