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默城
国庆将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普天同庆的大背景下,旅游出行成为欢度国庆的主流途径,再加上国庆是难得的黄金周小长假,自然也是享受生活的绝佳时机。相关机构表示,预计2019年国庆假期,或有近8亿人次出游,而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
不过,越是集中旅游期,越容易暴露出其中的不文明现象。就以去年国庆黄金周为例,光是被媒体曝光的不文明事件就有10余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杭州西湖平文涛事件,在杭州西湖,一块标志性的石头被涂上“平文涛”“无砂之神”等大字,引起了舆论场的愤怒。
还有陕西丹霞地貌岩石刻痕事件,在陕西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景区岩石上被游客留下刻痕和划痕。景区一位工作人员气愤表示,这些被游客留下刻痕的岩石,600年也恢复不了原貌。如此,不仅是相关景区的损失,还是文化的损失,更是每一个国人的损失。
必须承认,这些事件凸显了个别游客的低素质,呈现出来的是对环境的无视,和对社会文明的践踏。可以说,每一次事件都站在了文明的对立面,也损害了游客乃至城市的形象。
从这几年国庆黄金周来看,需要肯定的是,较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和现象,已经基本绝迹,但不文明的“小恶”,仍在接连上演,比如刻字、爬树、爬建筑、乱扔垃圾、给动物园动物投喂食物、踩踏花草、随意停车、占用应急车道、车窗抛物和收费站插队等。
但一定莫要轻视这些不文明的“小恶”,“小恶”积累起来便是“大恶”。“越轨”和“失序”行径,为现代文明社会所不容。因此,拒绝所有不文明的“恶”,是国庆出行的应有坚守。
欢度国庆不应给他人带来不便,让公共文明黯然失色。所以,每一个国人在旅游出行时,都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摒弃不良习惯,避免不文明行为,切莫让自己成为国庆黄金周的污点,进而玷污了追求文明的国家和社会底色。
出于对往年国庆黄金周种种现象的考虑,今年国庆黄金周之前,多方政府、机构和组织,都进行了国庆文明出行的提醒。比如,有地方相关部门提醒道,旅游出行文明是市民文明形象的反映,也是城市文明的反映,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才是度过国庆假期的最好方式。字字箴言,用心良苦,希望每一个出行的国人,都明白这份苦心。
当然,真正文明秩序的形成,个体文明旅游理念的培养,也不能纯粹靠引导和提醒,还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制度约束与规范。近几年,这样的探索也在迎头赶上,2016年5月,原国家旅游局(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修订发布了《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各地也都在争相研究或出台相应的举措,来倒逼游客文明旅游观念的提升。而这样的努力,还需要一直探索和继续下去。
文明出行,应是国庆黄金周的底色,也应是国人每一次出行的道德追求;文明素质和文明风尚的形成,也离不开国人每一次出行中的相应努力;文明社会的成型,更离不开个体文明的加持。(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