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乡村振兴在行动】探寻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
首页> 时评频道> 专家评论 > 正文

【乡村振兴在行动】探寻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11-26 18: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闫东升

  乡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江苏,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近日,笔者有幸参与中央网信办主办、光明网与江苏省委网信办承办的“乡村振兴在行动——走进江苏”主题线下活动,深入南通、泰州、常州、镇江等地,切身感受江苏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探寻江苏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

  一、乡村振兴的江苏经验总结

  经过几天的调研,总结发现江苏乡村振兴的五大经验,不仅是江苏成功的重要法宝,对其他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1. 发挥基层组织带头作用。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更离不开有头脑、乐于奉献的领路人。一批批有政治觉悟、有较强本领的乡村人才和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导入特色乡村产业、引入社会资本等途径盘活集体资产,扩大收入来源渠道,实现农民钱袋子的富起来;与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快培育知识农民,让农民的脑袋富起来。如常州钟楼区殷村村与镇江句容市唐陵村、西冯村的村党总支书记,发扬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做好乡村振兴的领路人、守门员,带领全村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2. 重视发展规划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高水平规划支撑。发挥规划的前瞻性、引领性作用,以科学的规划为重要纲领、行动指南,明确总体思路、发展布局、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凝心聚力形成工作合力,避免乡村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大干快上、盲目无序等,推动乡村振兴久久为功。如常州市新北区梅林村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构建“生态+产业+文化”的发展格局,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干到底。

  3.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江苏乡村振兴实践中,各地坚守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基于自身发展禀赋、区域发展战略等,找准自身定位、制定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扬光大乡村传统技艺、发展乡村旅游、种植苗木经济作物等,在保护与发展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如常州金坛区薛埠镇仙姑村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实施村庄建筑风貌改善、环境景观整治等,并植入民宿、餐饮、书吧等业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支撑乡村振兴,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

  4.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乡村振兴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面对村集体资产有限、地方财政紧张等困境,科学地引入社会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社会资本对市场、技术等有着更加敏锐的嗅觉,不仅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也带来优秀的人才,通过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促进资源增值和农民增收。如泰州姜堰区小杨村引入社会资本5000余万元,通过土地入股、村集体资产投资等形式参与运营,构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不仅提升了农民收入,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67.8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6万元。

  5. 推动乡村环境整治。要想富、先修路,这在当前乡村振兴中,依然实用。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产业,更要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要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资源。南通如皋市顾庄社区的乡村生态、高港区宗林村的文明乡风、丹徒区世业镇的完善医疗等,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不仅是乡村振兴重要内涵的集中体现,也有利于产业的发展、资本的流入和人口的回流等,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二、乡村振兴实践的思考

  乡村振兴的江苏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思路。实地调研中的所见、所闻,也引发笔者更深的思考,相关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重视。

  1. 乡村产业的同质问题。区域乡村产业的同质化,带来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等问题。由于特色挖掘不充分、部分产业准入门槛不高、乡村经济体量有限和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当前乡村产业存在单一化、同质化等现象,如多数乡村以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草坪种植、花木培育等为主导产业。调研发现,近年来草坪价格的明显下滑,与市场供给的显著增加存在一定联系。乡村主导产业遴选应在更大区域统一规划下,充分发挥各地积极性、创造性,避免产业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等;此外,增强危机意识抓发展,树立长效的、可持续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产业升级理念,稳固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2. 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我国即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长期以来,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乡村,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当前,乡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的流出,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依然普遍存在,乡村劳动力特别是一线劳动力仍以老年人口为主,乡村振兴面临劳动力断档、传统技艺消失等风险。为此,乡村振兴不仅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收入,更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扩散、延伸,建立城乡要素合理流动长效机制,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口回流等,构筑多年龄段的劳动力结构,保障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工匠精神传承。

  3. 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是把乡村“蛋糕”做大的过程,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策略;但更要做好分“蛋糕”这道难题,发挥“先富带动后富”的积极作用,不落下一个村庄、一位农民,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对此,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致富示范带头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上建立合理分配机制,以“党建引领强村、合作帮扶富民”的策略,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乡村振兴硬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4. 基本农田高效经营的保障。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工程,不仅要协调好城乡之间关系,更要协调好乡村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因此,乡村振兴绝不能放弃农业的发展。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也对基本农田的经营带来冲击,对可能出现的基本农田抛荒、低效化经营等要高度重视。面对乡村振兴中国家粮食安全的红线,坚决执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完善保护补偿机制等,防止基本农田“非农化”、加快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