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张本波
中国未来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描绘的远景目标。2019年11月18日到22日,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常州市和镇江市十几个典型乡村的调研,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农村的雏形:融合发展的乡村经济,共同富裕的乡村生活,宜居优美的村居生态,传承发展的乡村文化,和谐有序的村风村貌。可以说,江苏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考虑到中国区域之间较大的发展差异,江苏省的经验或许不能适用于所有地区,特别是对于依然以脱贫攻坚为重点任务的中西部地区,更应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分类施策。但其中一些基本要素,却对多数地区的乡村发展具有普遍借鉴意义,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
乡村振兴离不开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并不是逆城镇化过程,而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整体而言,江苏省的城镇化已经走过了快速发展阶段,初步进入城乡融合的稳定发展阶段。2018年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约为69.6%,其中南通、泰州、常州、镇江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7.1%、66.0%、72.5%和71.2%。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及其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协同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首先需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发挥城镇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其次要防止农村的空心化,引导城镇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乡村,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产业融合的路径也不一样。江苏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其中既有第一产业主导型,如南通顾庄的盆景、常州梅林村和镇江西冯村的草坪、镇江句容唐陵村的苗木等,这些地方都是从不起眼的农产品入手,做成了兴农富农的大产业;也有第三产业主导型,如泰州小杨村、常州仙姑村等依托田园风光和丰厚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业;还有第二产业主导型,如常州殷村以家具制造为起点,逐步发展起集大小民营企业2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6亿的富民工业园,并进一步以职教特色小镇建设推动“职教+”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是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开发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其次要重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拓展,实现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乡村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乡村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依托资源,但不能依赖资源。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这些成功的乡村,并非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反而是把一些常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特色改造和深度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的宝藏。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人才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但乡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能根据每个村庄的情况量体裁衣。在江苏的调研中,我们既看到殷庄、小杨村等乡村依靠本乡本土人才的自我更新,成功走出了创新发展的致富之路;也看到唐陵、西冯村等乡村,在自身发展理念滞后、改革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把出走的能人请回来,引领大家走上创新发展之路;还有更多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人,看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创业机会,投身乡村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如姜堰河横村一群年轻的创业者,通过创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代理品牌网络进行销售,当年销售额即达到8000万元。
破解乡村发展人力资源瓶颈,关键是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来看,乡村发展的空间相较有限,更多的人、财、物向城市集聚是大趋势,即使在发展相对较好的江苏乡村,离乡进城也是多数年轻人的选择。因而乡村人力资本开发应立足乡村振兴需求,明确目标人群,以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管理人才为重点,实施精准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为有意愿在乡村发展的各类人才能够大施所能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另外,应把整体乡村人口作为战略资源,促进全员素质稳步提升,让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石。
乡村振兴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乡村发展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江苏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聚焦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积极探索人才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改革创新,如泰州姜堰区率先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颁发农村宅基地不动产权证,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在全国首推“投资债券贷款”模式,支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破除阻碍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弊端,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