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博士 杨洪涛
疫情来袭之后,影视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但在短暂的沉寂后,影视行业积极融入抗“疫”大军。在抗疫进入向好形势后,我们复盘影视行业在这期间的表现,可以看到其所呈现出如下特点:
首先,影视行业突破困局,建立全媒体联防联控机制。
如何在灾难面前积极应对,变困局为战机,这是影视行业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此次战“疫”中,电视平台、网络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形成媒体矩阵,积极投入抗击疫情的节目制作中。
电视平台成为此次战“疫”的主力军。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电视平台发挥主流媒体权威性、导向性和普及性的优势,公开透明、及时高效地播报疫情,发布防控资讯和健康知识,让观众获得更多知情权和安全感,起到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作用,纾解了民众的焦虑心态和恐慌心理。各个地方台也纷纷制作战“疫”专题节目,发布防疫信息,努力阻断谣言、隔离负能量。网络电视平台发挥智慧大屏的互动性优势,推出战“疫”特别节目。
网络平台是此次战“役”的生力军。在网络平台全面超越电视平台的当下,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战“疫”作用,引导网民尤其是网络活跃度最高的年轻用户积极投入全民战“疫”行动中,是网络平台的应有之责。爱奇艺推出的《中国医生》、优酷推出的《中国面孔》和腾讯推出的《正月里的坚持》等战“疫”节目,聚焦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令观众为之感动。
短视频平台是此次战“疫”的轻骑兵。央视频每天联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网红节目“主播说联播”等版块中为战“疫”加油打气。光明日报全媒体2.14推出《疫情下的 2:14》微视频,将个体之爱与人间大爱结合起来,以细腻的手法,彰显了大国大爱的主题;2月底推出青年战疫微视频《90后,“到!”》呈现了这一代中国青年在抗疫中迎来的成年礼,被全网转发。抖音、快手等14家短视频平台协同作战,开辟战“疫”专区,统一节目包装,全网同步推送。此外,民间拍客、播客等视听新业态的制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记录战“疫”故事、分享战“疫”趣闻和感动瞬间,成为这场阻击战的有益补充。
其次,影视行业打破僵局,创新研发影视制播新模式。
为了打破僵局,许多影视公司调整拍摄计划,向网络平台出售甚至捐赠影视版权;许多电视台根据频道定位和自身优势,创新研发新的节目样态、录制方式和传播渠道;努力盘活行业生态。
湖南卫视的战“疫”公益节目《天天云时间》基于“宅生活”的战“疫”背景,采取“云录制”、“云互动”和“云播出”的方式,运用“云”连线技术将视频小屏拼接成电视大屏,将身处不同地域的九位嘉宾和一位主持人融入同一画面,通过互动答题、公益募捐等环节,为囿于家中的观众们纾困解压。互动分享生活秀节目《嘿!你在干嘛呢?》,根据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宅家“五个一”建议,利用“云技术”和嘉宾之间无接触的拍摄方式,记录嘉宾做饭、健身、阅读、听音乐等生活状态,为观众接续传递正能量。
其三,影视行业调整布局,谋划后疫情时期的再度出发。
为了保证在疫情期间和疫情过后能够平稳有序的复工复产,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业倡议,谋划行业发展。
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制作播出机构,向湖北省定向捐赠数百部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和广播剧供湖北各级广播电视台免费播出;有关部门呼吁停工的影视企业和剧组合理调整项目合同和资金流向,以团结向好的姿态共同抵御疫情和行业风险。二月初,北京、上海等传媒行业集中的区域陆续出台针对影视企业的扶持政策,为疫情期间和疫情过后的复工复产减轻企业负担、开启绿色通道,尽可能的减少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此次疫情既是危局又是变局,关键看如何破局。比如,当几乎所有人都居家防疫,户外娱乐活动无法开展的时候,电视的潜在受众无形中成倍增长。一家人难得的长时间共处,让客厅再度成为居家活动的中心,这给予处在发展瓶颈中的传统媒体以重新“占领客厅”、收复失地的契机。再者,此次疫情对影视产业链上某些环节的实际影响相对较小。像是策划、编剧、作曲、配音、服装设计、动漫绘制以及公众号运营等不需要大量人员聚集的工种,可以通过线上互动的方式完成工作。而一个较长时间的“休假”,有助于影视行业冷静思考发展前景,沉淀艺术构思,积蓄文化力量。(杨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