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当心,毒菌猛于毒蛇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0-08-03 16: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田勘

  7月25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从2020年5月至7月20日,云南省已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

  与此相关的另一则消息是,据报道,云南昆明一女子吃毒菌后在病床上手舞足蹈,说看到了小精灵、彩云,还有人因致幻唱起了神曲《忐忑》等。毒菌能致人幻听幻觉和幻动,让一些人忍不住动起亲身体验一把的念头。

  野生菌(又称蘑菇、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因其味道鲜美,国内外人们都有采集和食用野生菌的习惯,而有些毒菌还有让人致幻后飘飘欲仙的感觉。不过,冒死吃毒菌不是行为艺术,而是真的在拿生命当赌注。食用毒菌失去生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毒菌的毒性胜过毒蛇,相当部分毒蛇的毒素是可解的,但由于人类对毒菌的认识并不深入和全面,目前很多毒菌的毒素是无药可解的。

  研究人员估计,地球上有蘑菇16万种,被命名的约1.6万种,其中有毒的500-1000种。据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7年5年间,全国报告毒菌中毒事件中,病死率高达21.08%。另一个较早的统计是,2004-2014年的10年间,我国共报道毒菌中毒事件576起,发病3701例,死亡786例,致死率为21.24%。

  野生菌中毒的时间节点在中国比较集中,均在每年的6-9月,尤其是夏季,云南人把夏季称为“吃菌季”。因为这段时间是野生菌蓬勃生长之时,也是学校放假,人们游玩采摘的时间。

  毒菌的毒素较为复杂和复合。尽管多数毒菌的毒性较低,人们中毒后症状较轻微,但是由于一种毒菌可能含有多种毒素,而一种毒素也可存在于多种毒菌中,因此有些毒菌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另外,毒菌还有可能造成人们的大规模中毒,如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县医院收治2名毒菌食用患者,后来发现全县采食野蘑菇的人在5000人以上。后来几天,到卫生部门检查、就诊者近3000人次,1000多人程度不同中毒,住院患者近200人,有6人死亡,其余患者康复出院。

  事后的毒理检测表明,永修县的野生毒菌中毒与以往不同,以往多是急性中毒,伤害肝肾,此次中毒是慢性中毒、急性发作,不仅伤害肝肾,尤其易致人心血管衰竭死亡。

  这次大规模毒菌中毒事件提供了公共卫生方面的诸多经验教训,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随意吃野生菌,因为很多野生菌中毒迄今都没有解药。事后的临床、病理和毒理学调查发现,永修县的大规模毒菌中毒是由6种野生毒菌引发。由于大量中毒患者一时间集中求医,在等不及查清野菇毒素详细构成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只能拿出普救方案:轻毒者洗胃、导泄、解毒,重毒患者24小时严密监护,加倍剂量解毒。

  研究人员还发现,中国70%的蘑菇中毒导致死亡事件是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由于毒菌的毒素成分复杂,大多数毒素的致毒机理尚不明确,临床仍缺乏有效的解毒方法。尤其像环柄菇属、鹅膏属这些致死率高的毒菌,它们所含的鹅膏毒肽、毒伞素等物质的致毒机理一直是研究人员攻克的难题和热点。

  有人称产生幻觉后能看见自己的家人变成了高压锅、八爪鱼,天花板在开花、地板上有人跳艺术体操、从头顶飘下来的水母可以拉丝,蜘蛛一直往脸上扑,差点把脸抓花,还有人见到了僵尸等,这些幻觉幻听症状主要是神经精神型蘑菇中毒,由几种类型的神经毒性引起,如含毒蕈碱种类产生外周胆碱能神经毒性;含异噁唑衍生物种类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含裸盖菇素种类产生致幻觉性神经毒性。

  然而,这些“妙不可言”的“幻境”绝不是以身试毒的理由,结果可能是丧命。

  野生菌并非都不能吃,但是切记要让有经验的人识别野生菌,对于不认识的菌类,尤其是有鲜艳色彩和形状可爱的野生菌,千万不能碰。这个道理如同最有毒的蛇是金环蛇和银环蛇一样,鲜艳的外表只是生物进化中抵御天敌的一种手段。(张田勘)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