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拿什么断绝“职业差评师”的财路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拿什么断绝“职业差评师”的财路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0-11-18 19: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石川

  在外卖平台开店的赵铭(化名)称近日遇到了“职业差评师”,对方索要1800元未果,他的新店被恶意差评连续攻击近半个月,导致店铺的评分和销量急转下降。与此同时,广东广州另一家店铺店主也称接到了“职业差评师”打来的敲诈勒索电话,店主称最终支付1300元“赔偿费”息事宁人。据报道,记者调查发现,“职业差评师”现象存在于各大电商平台和餐饮外卖平台,有的利用平台的评分规则和店主对差评的恐惧心理,实施敲诈勒索。

  职业差评师早已有之,称得上商家的“苦主”。从媒体报道看,职业差评师越来越职业化和规模化,他们一本万利,无往而不胜,商家一旦被盯上,只能网上花钱消灾,否则后患无穷——差评导致店铺客流量下降,难以为继,甚至只好一关了之。

  职业差评师并非正当职业,游走在法律边缘,属于明火执仗地违法。消费者当然有权利对商家作出评级,但必须客观公正,而不能恶意差评。侵犯商家合法权益,应被追究法律责任。特别是职业差评师敲诈勒索,更是涉嫌犯罪,应受到刑法规束。揆诸报道,职业差评师获刑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后来者似乎并未引以为鉴,而是铤而走险,继续在这条黑道上走到底。

  绝不能放任职业差评师胡作非为,否则商家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劣,商家活不下去,于平台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稳就业、保就业也不利,还会戕害法治精神。

  拿什么断绝“职业差评师”的财路?首先,平台应敢于担当。职业差评师在平台上猖獗是平台之耻,平台有责任敲打乃至剑指职业差评师,不给他们为非作歹留有空间。此前有媒体报道,在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对三名差评师判处刑罚的基础上,某电商平台又拿起法律之剑,对此三名恶意差评师进行起诉,对以身试法的职业差评师就该严惩不贷。

  对平台来说,事后追责固然重要,事前防范也不可或缺。这体现在提高精准甄别能力,对那些屡屡打差评的所谓“消费者”多一些判断,调查他们是不是形成黑色利益链,如果发现不对劲,涉嫌违法犯罪,应主动报警,并配合司法机关追究职业差评师的法律责任。

  同时,公安机关也需呵护正义,维护法治环境。报道中提到一个案例,某商户被职业差评师敲诈后,前往当地派出所报警。但警方认为证据不足,未予立案。有关民警表示,该派出所也是首次接到有关职业差评勒索的报警,由于报警人只提供转账记录,无法确定对方存在敲诈勒索行为,建议商家在遇到这种情况后,先不要给钱,而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搜集敲诈证据。这种提醒是有道理的,在提醒之后也应完善执法思路,关注此类现象,并及时依法出击,绝不能让职业差评师逍遥法外。

  对于受伤害的商家来说,更需提高维权意识,遭受不公平对待不能忍声吞气,也不能“花钱买平安”,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对恶意差评师说不。恶意差评师更希望商家妥协,乖乖掏钱消灾,商家退一步他们进十步,一旦得到纵容势必得寸进尺越发嚣张。为此,商家应将职业差评师交由司法机关处置,用法律捍卫自身权益。

  还需厘清一点,商家在强力反击职业差评师的同时,还要确保自身没有把柄可抓。如果食品卫生频出问题,职业差评师就会乘虚而入。有个细节是,一商户坦言,“说菜里有头发、有馊味、吃了拉肚子什么的。我当时真的以为存在食品卫生问题,当晚就开会要求所有员工都要戴头套和口罩。”反过来看,这个商家一开始并没有要求所有员工戴头套和口罩,这显然不规范。如果自身管理不善,或者食品卫生不佳,自然被职业差评师抓住软肋一逞私利。

  拿什么断绝“职业差评师”的财路?法律!只有法律硬起来,让职业差评师吃不了兜着走,他们才会心存忌惮。报道称,刷评团队可以给竞争对手店铺刷差评,每条价格6元。可见,刷差评投入少,获益大,且存在一条龙式的的非法团伙,因此必须斩断这条利益链,一锅端掉所有非法分子,不仅要让他们承受法律责任,还应罚得他们“肉疼”。一言以蔽之,从平台到司法机关需各尽其责,对职业差评师零容忍,他们才会失去市场,不敢再搞歪门邪道,挣黑心钱。(王石川)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准大学生“体验服”

  • 睡眠管理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