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樊成
最近一段时期,中国足协将于新赛季力推的两大新政:职业联赛“限薪”和职业俱乐部改名,不断引发热议。前不久,广州恒大将改名广州队,已报送相关材料等待审批;接着石家庄永昌足球队辟谣网传截图,表示新名称征集活动仍在进行。不少地方的足球俱乐部改名遭到反对,其中,上海申花蓝魔球迷俱乐部、河南建业红魔球迷俱乐部、北京御林军球迷会、浙江绿色旗帜和津门虎翼5家球迷群体发布联合声明,反对“足协中性名称一刀切”。
足球俱乐部的这一波改名,源于中国足协计划出台规范俱乐部名称的规定,给出的改名方向是去企业化、中性化。此外,规范还要求俱乐部名不得超过4个汉字,且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企业、实际控制人或关联方相似、相近的发音或汉字。这一系列的规范之下,现有的很多俱乐部名称都是不合规的。
之所以要改名,或许是借鉴了日本足球俱乐部曾经的职业化改革。早期,日本的很多足球俱乐部以企业名称命名的现象也很普遍,比如浦和红钻的前身叫三菱重工队,大阪钢巴的前身叫松下电器。职业化改革后,企业化的名称基本都改成了带地域色彩的中性名称。
的确,从长远来看,如果俱乐部的名字企业色彩太浓,甚至直接沿用企业名称,一旦投资企业发生变更势必要做出更名,这并不利于球队文化的稳定传承。尤其是,如果俱乐部背后的股东变来变化,恐怕球队名称也得跟着变来变去,这种被投资企业裹挟的现象也很尴尬。
结合国外的经验,球队名称多是地域名称或者有着浓厚地域色彩的文化特征。比如欧洲的利物浦、罗马、佛罗伦萨等,再如日本的鹿岛鹿角、大阪樱花、仙台七夕等。在世界范围内之所以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其实正是在于,相对于企业化的名称,足球队所在地域更加稳固。
说到底,足协只是一个管理服务机构,职业俱乐部叫什么名称,职业俱乐部自己应该拥有最大的决定权。这就好比一个成年人,他想给自己起个什么名字,决定权应该在他自己手里,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就好。
所以,对于足协来说,可以做的、应该做的,是制定一个有理有据的命名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下,职业俱乐部想叫什么名称就可以叫什么。当然,这个标准本身,既要考虑实际,也要吸纳俱乐部和球迷们的意见。目前给出的标准是否太过死板,值得商榷。比如,一些球迷认为,对存在20年以上、甲A甲B时代就传承下来的俱乐部名称可根据球迷意愿允许保留。面对这样的诉求,或许也可考虑,毕竟有些已经耳熟能详的球队名称,其意义不再仅仅是某家企业的名称,而是包含了几代球迷的记忆和感情。
当然,说来说去,名称终究只是个称号。中国足球若想进步,关键还是要在人才培养、运动普及、技术革新、充分市场化等方面下功夫。(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