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 悦
没有买东西,却收到到付快递,打开后发现是几块钱的地摊货,价值远远低于到付款,难以退货……这就是盲发快递的套路:通过到付手段让消费者主动掏钱,赚取和商品价值的利差,有的人两个月就赚到了40万元。
收到未知快递,大多数人都会保持警惕,然而这些盲发快递的厉害之处在于,收件人、收件地址、电话号码都对得上,甚至能说出自己在购物平台的昵称,人们因此放松警惕,以为是朋友、家人寄的,选择了支付邮费。信息如此准确,让人细思极恐。人们不禁要疑问,这些信息究竟是怎么泄露的?
正如《电商生态安全白皮书》所显示的,数据泄露源主要是商家和物流方,分别占36%和35%;49%因“内鬼”,16%因账号问题,14%因木马。此外,“内鬼”不仅提供用户信息,还会根据购物习惯进一步筛选,比如针对买手机的名单就发数据线,买宠物用品的就发宠物玩具;筛除公司、学校、宿舍等签收率低的地址,尽量发小区,精准化处理以提高签收率,正因如此,消费者很难识别诈骗陷阱。
“内鬼”私自售卖个人信息,平台恐怕也要承担责任。有些平台可能会认为跟自己没关系,系商家和物流私下所为。问题是,消费者是基于信任平台才提供个人信息的,平台也有义务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完善技术防护,规范人员信息使用,尽到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
此外,合作快递也有问题。《邮件快件实名收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寄件人必须实名寄件,诈骗分子为何能使用假联系方式寄件?即便一时无法判断诈骗本质,是不是应提供退货服务,而非以“签收概不退货”为由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不论是否知情,这客观上都极大纵容了诈骗。
要避免类似骗局,关键要堵住各个环节漏洞。除了打击非法交易信息,还要给消费者提供被骗后的补救措施,从末端破局,打破利益链。(杨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