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马青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高男性共同抚养责任:将陪产假与产假合并,夫妻合休;对于用人单位侵犯员工陪产假权利的行为规定惩罚性条款;酌情推出夫妻共用产假制度,提高男性共同抚养责任等举措。
这些建议获得了民众的欢呼叫好,最直观的感受是,不论延长女性产假到6个月,还是增加男性陪产假,都有利于夫妻双方更好地承担起抚育下一代的责任。但目前一些男性享有陪产假的省份,陪产假最多也只有15天,而产妇还没坐完月子假期就结束了。
生娃不是女性的单方责任,但客观上,生育的压力大部分压在女性头上。对于妈妈们来说,除了家庭共同面对的养娃成本之外,还有额外的负担——生理上的创伤、职场上的性别歧视、经济收入的减少、事业发展的瓶颈等家庭与工作的多重压力,以及这一切付出可能得不到等价的认可。
不只一次听到妈妈们讲述带娃的艰难,一个妈妈抱怨说,她最讨厌听到的就是丈夫说“我来帮你”,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娃,为什么是帮?“帮”这个字,很诚实地反映出家庭一方的认知,一来,在传统性别分工中,带孩子是女人的天职,男人如果能帮忙,就会被夸赞是“好爸爸”;二来,妈妈在哺乳期的作用更加突出,这样客观上“主角”和“配角”的分工,也让爸爸们自我定位为“帮把手”的角色。
类似的吐槽在网上已经被标签化为“丧偶式育儿”。它一定程度上形象地总结了部分家庭的现实矛盾,但也如同性别战场的“手榴弹”,无差别地攻击难免造成误伤——那些努力尽责的爸爸们会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受尊重,那些想带娃却因为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的父亲们会觉得自己受了夹板气。所以光口头批评指责是不行的,还需用实际行动给男性参与抚养的机会。让男性跟女性共休产假,可以让有心无力的爸爸们不用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挣扎,也可以让一些用“上班”来逃避抚育的男性失去推脱的借口。
提高男性抚养责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分摊女性的生育成本,减少社会上对育龄女性的歧视和偏见。这些年,女职工的劳动保障得到了全面提升,包括全额带薪产假、怀孕和哺乳期不得辞退、国家和单位共同分担生育津贴等。但不能不承认,这些关爱女职工的做法却因为迫使企业增加了女职工的用工成本,而在现实中遭遇了某种反弹。职场歧视之墙坚固且隐蔽,一些企业不公开声明只招男性,实际却把女性的简历筛掉,不公开反对女性升职加薪,但重要岗位却倾向于男性。提高男性抚养责任的建议,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男员工的优势——对单位来说,男女都要休产假,都要顾及家庭,用工成本的差距小了很多。这有利于减少性别歧视,避免既有的保障女性权益的政策法规空转。
不过,目前男性陪产假并没有写入《劳动法》,还只是停留在各地《计划生育条例》中,所以有的地方有假,有的地方没假,有的单位遵照执行,有的单位视而不见。因此,如果要真正落实陪产假,就得像保障女性生育权利一样,将其写进法律强制执行,还要有相关罚则,否则,这些建议就可能只是呼吁了。(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