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 任保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构建基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供需梗阻,在提高供给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一是扩大有效供给、高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以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目标,通过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通过扩大内需拓展供给空间,通过创新提高供给效益,通过改革释放供给活力。
二是提升产业质量。着力优化产能,合理规划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提高产能利用率,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速目标。推动传统产业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再造。
三是提高产品质量。抓住消费升级的趋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品结构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四是提高制度供给的质量。强化各类主体的创新发展导向,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本身驱动创新发展的作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宏观经济运行机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制度供给的质量,打通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痛点和堵点。要推动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投融资、进出口管理、大物流、大交通等各种宏观体制机制改革,畅通宏观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
推动流通体系的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是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有效衔接的纽带与通道,又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流通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是构建大流通体系。把物流、商流、价值流、信息流以及信用体系、金融支持体系结合起来构成大流通,推动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二是把短期需求和长期目标相结合,推动国内流通与国际供应链体系相融合,让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推动流通业的标准化建设。以国际一流流通标准为指导,积极培育在国内具有生机活力、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流通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强标准化建设,支持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流通企业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水平。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问题在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指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强化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实现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升级。因此,在畅通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积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目标是形成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供应链。一方面,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大规模市场优势的特点,打造新兴产业链,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另一方面,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
二是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融合,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产业链质量。形成具有更高附加值、迈向国际价值链中高端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三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进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业态。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是推动体制创新。构建微观主体有活力、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构建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破除要素资源有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二是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开放型经济的新动能,构建新开放格局和国际合作新优势。探索实施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提升贸易质量,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外贸新动能。
三是完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制度。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目标,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完善产权界定制度、产权交易制度、产权保护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国内规则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
四是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扩大重点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非国有资本参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发挥财政对资源配置、结构调整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消费潜力,扩大社会总需求。
五是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优化消费供给机制,构建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培育壮大中高端消费市场,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措施,加快推进消费转型升级,塑造新型消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