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田勘
据报道,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北临长江口,公园沿江有一条2公里长的堤岸,建有三处亲水平台,本是游客观赏“三水并流”的好去处。但是,台风“烟花”过境后,树木倒伏,围栏刮倒,江堤上甚至漂来了一堆“大自然的回礼”,江中大量垃圾被冲上堤岸,江堤一夜变成了垃圾堆场。
从图片和视频看,这些垃圾都是人们遗弃的日常生活垃圾,其中有大量的白色泡沫塑料、矿泉水瓶、饮料瓶,以及断木、酒瓶等。根据自然规律,滨江森林公园在台风后处理垃圾已经“习以为常”。这个公园是黄浦江、长江、东海三水交汇处,每逢台风及潮汛过后,风和潮水就会把海里的垃圾吹到公园的岸边。清理垃圾成为属地海塘所等水域环境管理部门以及滨江森林公园的日常工作之一。
所谓“大自然的回礼”,是人与大自然相互交往的一种真实写照,也是现实导致的后果之一。人们如何对待大自然,大自然也会如何回应人类。如果人们以友好和珍惜的态度对待大自然,大自然自然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但现实却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依然有人“装睡”,也依然有人未意识到这一点,将大海看作是藏污纳垢、化解所有垃圾的消纳地,随手扔垃圾、工厂排污直接到江河海洋等重复行为,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消耗。
尊重环境并与环境和谐相处,应该始终是人类活动的行动指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发表并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本质上阐明,人对自然有保护的义务,更有与之和谐相处的责任。以友好的态度和行为对待自然,才会有人类社会未来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更深层次地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只是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最终会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以为海洋和大江大河是公地,可以随意污染,表面上是以邻为壑,但最终还是会伤害到我们自身。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会代际相传。自然环境污染,不仅会对当代人和现代社会造成威胁和损失,也会长远地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和无数代的健康生活。被海洋垃圾“回礼”,既是一个警钟,也是对人与环境关系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类代际关系的简洁而生动的诠释。
当海岸边堆满大自然“还来”的垃圾时,有网友称,“咱们扔进去的,大海想方设法给我们送回来了。”很多人已经表示自愿加入净滩行动,也有人建议将这些垃圾做成雕塑提醒人们保护海洋环境。这些想法和举动都值得提倡和实施。
需要认识到的是,保护环境和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有全面的行动,尤其是要有预防,做到未雨绸缪。从此次大自然的“还礼”看,大量的垃圾是泡沫塑料、塑料瓶、塑料袋等,说明塑料对大自然的污染已经成为最严重的环境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每5年发布一份相关报告,今年的报告发现,海洋塑料研究的增长超过了其所追踪的其它55个与发展相关的主题。每年有数百万吨的废弃塑料被冲进海洋,有些漂浮在海面,有些沉到了海底,有些出现在深海海沟中甲壳类动物的肠道里,有些造成大量海洋动物受伤或死亡。而且塑料除本身的有毒添加剂外,还会裹协了其他有害物质,如多环芳香烃等进入生态系统。为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塑料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是当前地球面临的三大危机。但解决塑料污染的方案并不多。
全球已有127个国家通过了规范塑料的立法,但还不够。人类要投向大自然“木瓜”以获得“琼浆”的友好回报,仍需采取多种行动,如抓紧研发,以可生物降解的制品代替塑料;作为普通公众,要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遵循垃圾分类的原则;而政府部门则要加强垃圾的回收和科学处理。
只有人投向大自然的垃圾少了,大自然回报人的垃圾才会减少。(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