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白晶晶
近日,媒体走近北京暑期托管服务,深入了解打工子弟的托管体验。在农民工家长眼中,城里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忙,往年校外托管价格不菲,他们也负担不起。现在有了学校暑期托管,价格便宜、也让人放心。这项服务替家庭“搭把手”,缓解了不少经济压力。
当然,有利的同时也有“弊”。不少家长认为暑期托管实际和预期的有差距。学生在校只能自行看书、写作业,顶多去操场活动下,缺乏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提不起兴趣,暑期托管变成了“第三学期”。
与此同时,因全校参与托管人数较少,学校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混班”管理也让低年级家长担心不已,生怕孩子“不适应”“被欺负”。
暑期托管的目的,不是把孩子管起来,而是帮他们度过快乐又有营养的假期。从这个角度看,办好暑托服务对农民工子女尤其有意义。相对而言,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农民工家庭更为有心无力。有位网友的描述很生动,“我双手搬砖就无法抱着你,我抱着你就无法搬砖”。开学时,家长还能指望学校看护,进入暑期“空档期”,孩子不是打游戏,就是刷手机,家长根本放不下心。
相比暑期留守农村,暂时得到父母陪伴的“小候鸟”是幸运的。不过,进城也有进城的烦恼。平素他们求学在乡村,一旦寒暑假想要找人托管,不免遭遇“都不管”的尴尬。此前,“小候鸟”暑期折翼事故频现,悲剧让人心痛不已。正因为无人看管,又离开熟悉的环境,不少孩子才发生溺水、失足跌落、交通事故等意外伤亡。
从这个角度看,补上农民工子女暑期看管的“真空”地带,尤其需要加大公共资源投入,用政策为其“托底”,让他们享受平等的公共福利,暑假有地方“安放”。
解决了暑期托管“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就是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在暑期托管需求侧,农民工家长也表达了强烈的意愿。人们期盼学校托管不拘泥于“管”,而是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选择。接下来,就看教育供给侧怎么发力了。
从现实来看,不少地方探索的先进经验都值得借鉴。比如,有些县市开设专门服务外出务工群体的托管中心,课程内容也较为全面,覆盖军事化训练、生活技能培训、特色兴趣班、户外体育竞技活动、参与农村农耕活动等等。
还有不少地方依靠社区托管服务发力,发动老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围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创意美术、成长教育等方面开展托管服务创新。还有不少爱心暑期夏令营,依托企业力量开展,带领农民工子女走进工地、场馆,让孩子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和伟大。
办好农民工子女暑期托管,让孩子们体验满满的爱和陪伴,度过一个安全而富有意义的假期,需要各方出手形成合力,也期待更多力量加入其中,为孩子筑起快乐的暑期“归巢”。(白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