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朱昌俊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十多年来,神经节苷脂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多家医院、诊所,多次登上中国药品销售金额榜单,年销售额一度接近百亿,甚至被冠以“神药”的称号。然而在光环背后,神经节苷脂类药物伴随的不良反应频发,疗效也被多方质疑。据“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公益社群”负责人估计,目前全国范围内使用神经节苷脂类药物后患上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人数至少上千。
这是一篇让人看了心情无比沉重的报道。报道介绍了多起在服用神经节苷脂类药物后发生瘫痪,被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例。虽然,目前患者出现的病情与服用神经节苷脂类药品之间的确切关联还有待科学界定,但如此多案例的发生,以及相关方面的风险提示,足以反映出神经节苷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或早就超出了可以容忍的范围,这类药物到底何去何从,疑似因此而陷入“一场无法挽救的灾难”之中的上千家庭,又该由谁来负责,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
事实上,鉴于神经节苷脂类药物的高不良反应风险,早在20世纪90年代,其就在欧洲被“撤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至今也未批准该药物在美国上市。从2016年起,国内也开始对神经节苷脂类药物的使用逐步收紧。如2016年11月,对于可能的严重不良反应,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明确要求生产企业在说明书中增加该药品涉及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不良反应及警示内容;2019年7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将“神经节苷脂”“脑苷肌肽”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截至2020年,已有北京、河北、山东、浙江、重庆等多地先后将神经节苷脂类药物调出医保目录。
然而,从2016年至今,在近5年的时间内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仍在持续增加。如此背景下,其使用合规性疑问自然逐年增加。有不少家属不理解,为什么这类药物还不退出市场?而这,恐怕也是看完报道的所有人的疑问。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关于神经节苷脂类药物的使用,有几个明显的疑点,亟待权威回应。如,相关医院对于这款明显有着重大副作用风险的药物使用是否合规,相关药企又是否做了必要的风险提示?要知道,2016年国家要求修订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剂说明书后,部分药企却并未及时修改说明书。此外,患者使用药品时,大部分医院被指并未尽到风险告知义务。那么,相关方面对于风险的熟视无睹背后,是否有着不正当的利益驱动?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媒体在调查中发现,在神经节苷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引发关注后,部分医生采取了一种更隐蔽的开药方式,即以自备药的形式把药开出来,让患者去医院外面的药店拿药。这种现象或许说明,相关医院和医生未必不清楚神经节苷脂类药物可能带来的严重反应,但很可能为了隐秘的利益而继续向患者推荐该药物。这里面是否存在严重的医疗伦理问题,显然不应该被忽视。
当然,如相关专家所指出,神经节苷脂类药物引发的争议,涉及对药品的科学研究、药品的管理机制、医生的用药规范等多方面问题,“因为国家并未禁止该药品的生产流通,所引发的争议仍会继续”。但面对越来越多的疑似关联病例,这些争议显然不能再继续下去。目前相关方面对于这款药物在使用上的有限收紧,是否已经足够?是时候有一个明确的决断了。在这个问题上,监管不应该拖延、侥幸。而那些已经疑似被伤害的上千家庭,也应该得到有力拯救。(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