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石川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中共中央、国务院12月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国旗下半旗。上午10:01,空袭警报响彻南京全城,机动车停驶鸣笛,行人停下脚步,就地默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84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7年前的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遇难同胞,寄托哀思,也为了唤醒民族痛感,凝聚奋进力量。
84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公祭仪式中的这一幕让人无比动容。“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和平宣言》中的每一句话直抵人心,给人启迪。青少年代表在公祭仪式上宣读《和平宣言》,具有深刻意义,既体现了继往开来,也彰显了国家珍视和捍卫和平的决心。
与《和平宣言》相对应的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铭文只有160字,但读到“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我们无不愤怒;读到“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我们无不振奋。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今天,中国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走向复兴;今天,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尊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民族苦难,不能忘记历史伤痛,不能忘记侵略者的暴行。越是祈愿和平,越需提升捍卫和平的力量;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需凝心聚力。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从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到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每一件大事都激荡人心,鼓舞士气。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再加上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际风云变幻,都提醒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虑深思远。凝心聚力,更加团结,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复兴前景。
凝聚力量,表达“宁”愿。宁是南京的简称,也有安宁之意。捍卫和平,享有安宁,这是南京市民的心愿,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以国之名,祭奠遇难同胞,带给我们的是勇气和力量,激发出的是干劲和进取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奋进力量,“和平之花”紫金草将在我们心中摇曳,美好的明天将在我们手中创造。(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