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徐晓美、郭芮(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治理绝对贫困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跨越式发展。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贫困治理的历史演变脉络,从中提炼和总结出“中国经验”,对于我们实现共同富裕、昂首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逻辑: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这一论断,既是从现实需要出发提出来的,也是在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提出来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人民公社时期实行的五保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的成功制度;兴办小学,扫除文盲,使中国人民摆脱了目不识丁的命运,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党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通过“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扶贫政策的精准实施,划定832个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重点扶贫对象,坚持精准方略,因人因地施策,因原因和类型施策,最终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共同富裕的目标才具有真正实现的可能性、可行性与现实性。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反贫困事业才能不断稳步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指导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并指出“七个坚持”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其中,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形成巨大的社会、思想、制度、政策和行动合力,这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彰显了人民立场的极端重要性,人民是真正英雄、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我们党始终旗帜鲜明高扬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彻体现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和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尊重和探索规律、把握和运用规律,一往无前攻坚克难的革命气派。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实践,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开拓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实施路径,丰富和积累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运用经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的反贫困实践,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反贫困事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现实逻辑:以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目前,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一方面,要将脱贫攻坚精神贯穿减贫道路的全局和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在深入理解和领悟脱贫攻坚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到这一奋斗历程的始终,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扬实干精神,激发奋斗潜能,凝聚奋进力量,让脱贫攻坚精神散发出时代光芒,引导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另一方面,以新发展理念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仍不可忽视,高质量发展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在立足贫困地区实情,综合实施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返贫监控预警机制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以及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筑牢防止返贫堤坝。同时,继续促进脱贫攻坚成果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以城带乡格局,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价值逻辑:从“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事业
新时代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对于人类减贫事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现实意义。“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始终树牢“人民至上”理念,坚定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人民群众从短暂被动的受益者转化为长效主动的参与者,从财富的受益者转变为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有效避免了“扶贫—脱贫—返贫”的恶性循环,使我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当今世界早已成为一个各国命运与共、人与自然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最大全球性挑战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和愿望。世界减贫事业的推进,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各国的普通民众。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身命运与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一方面,中国注重国际反贫困的合作与交流,除了致力于本国的脱贫攻坚外,还坚持开放共享的扶贫战略,积极为世界各国的减贫工作提供援助,促进各国共同消除贫困。另一方面,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在30%左右,中国的开放发展为各国带来重要机遇、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劲动力、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使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从“中国梦”到“世界梦”,从“人民至上”到“共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和对世界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
【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