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年又一年,为何总是今宵最难忘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一年又一年,为何总是今宵最难忘

来源:澎湃新闻2022-02-01 08:1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阳柳

  “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1995年的春晚上,张也一曲《万事如意》深情柔美,“亲情乡情甜醉了中华儿女”。刚刚落幕的虎年春晚上,张也、吕继宏演唱的《我们的时代》豪迈大气,“古老中国灿若星河,今日中国红红火火”,抒发了对新时代的美好祝福。

  这是春晚舞台上一次有趣的时空回响。它背后的意蕴丰富而厚重:家国情怀、乡土情结、文化审美、身份认同,这些铭刻进华夏儿女基因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鲜明印记,在时代社会的巨变中历久弥坚。

  不知不觉间,春晚已走过四十年。四十年间,春晚贡献了无数个经典“名场面”,一次次刷新国人对于一台晚会的想象,赢得了国民“精神年夜饭”的美誉。谁没有除夕和家人一起看春晚的记忆呢?谁不能哼唱几首春晚歌曲,脱口而出几句春晚相声小品金句呢?

  光环在身、童年滤镜,是经典的优势,但对于还在“年更”的春晚,也是一种甜蜜的烦恼。身处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文艺娱乐越来越发达,传播媒介眼花缭乱,观众欣赏阈值越来越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本身。

  创新出新,在今年春晚体现得很明显。最直观的,是技术创新玩出了新高度:720度穹顶空间,XR、AR虚拟视觉技术、全息扫描技术和8K裸眼3D呈现技术,竖屏观看模式,多平台推送……这些专业的高科技、黑科技,拉近舞台和观众的距离,提升了观赏体验,用新技术打造全民“沉浸式看春晚”。

  如果说技术建构是“体”,那内容出新才是“用”。今年春晚这道大餐,美味有“嚼头”的佳肴还是很丰盛的。

  最大亮点或许应该首推舞蹈类节目:当武者漫步地标建筑之巅,《行云流水》之间尽显大国、大城风范;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仿佛徐徐展开的优美画卷,演活了《千里江山图》,让网友直呼“美哭了”;创意舞蹈《金面》,以爱情双人舞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诗意的浪漫爱情故事,将三星堆考古发掘的画面感拉满。

  音乐短剧《万象回春》,取材于去年北上南归引发全网关注的云南大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跟随这群亚洲象的脚步,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12年前的春晚上,“小虎队”重聚引发一波回忆杀;今年春晚再次打出情怀牌,邀请中国香港老牌乐队——温拿乐队,带来歌曲串烧《朋友》。”情同两手一起开心一起悲伤,彼此分担总不分我或你”,多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歌手、演员登台,让浓浓的“湾区味”扑面而来。

  备受关注的零点时刻,留给了“太空出差三人组”。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春节。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念春联、送祝福,天地互动,“普天同庆”,正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飞天揽月的一个缩影。

  总体而言,2022年春晚用温暖热烈的中国年味主基调,兼顾国家宏大叙事、社会民生关切,和个人成长、家长里短,兼具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风潮,注重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色香味俱全。

  或许在今天,很多人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除夕早早守在电视机前,等着春晚的到来,但关注春晚、谈论春晚,依然是除夕夜不变的主题。

  今年春晚,创新不忘守正。春晚之“正”,应包含这几层意思:欢乐吉祥的年味,团圆和睦的家庭氛围,中华一家亲的团结劲儿,全球华人的大联欢。这直接反映在人们对春晚内容的期待上:反映时代社会的变迁,折射普通人的生活,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身份认同,抒发每个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正因如此,听到主持人说“吃饺子,看春晚”,我一个南方人也会对用食物指代节日“传统技能”心领神会。听到这一具象化的表达,即便感情内敛也易被激发出强烈的归属感、带入感,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感体验;海外华人在异国收看春晚时最容易动情,思乡恋土是我们不变的情怀。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一年又一年,总是辞旧迎新的除夕夜最难忘,因为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时点、这台晚会中感受到:一个越来越繁荣富强的国、一个蒸蒸日上的家、一个越来越好的自己。(阳柳)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