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联盟理论看乌克兰危机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 > 正文

从联盟理论看乌克兰危机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2-03-11 17: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吴澄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自从2月下旬俄罗斯正式介入乌克兰东部局势,继而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乌两国间的冲突全面升级,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危机高度关注,乌克兰与北约组织的关系、中俄关系、美欧关系等也受到了新一轮的检验。

  乌克兰雄心勃勃加入北约,而北约内部,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虽然呈现高度团结,但是分歧也若隐若现。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平衡乌克兰危机的历史经纬、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等方面的考虑,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在战争的纷扰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国际关系理论是否有助于我们厘清和理解这次危机中各主要国家之间的互动?在此,让我们基于现有的联盟理论就当前乌克兰与北约的关系、中俄关系、美欧关系等所面临的复杂局面稍作梳理。

  国家之间采取联盟行动的动机是获得安全利益,即通过结成更紧密的关系来制衡对其构成安全威胁的国家。一般较弱的国家会采取联盟行动来制衡较强的国家,以此来保持独立性。国家的联盟行为总是有一定的权衡。对于大国来说,与另一大国结盟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会牺牲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另一种情况是,一个大国如果和小国结盟,虽然会因为可能卷入小国的争端而减少安全感,但也因为能影响小国的行为而获得更大的自主性。不管实力强还是弱,一个国家在联盟安排里总会面临着两样风险,一是可能会被抛弃,二是可能会被卷入跟自身利益不相符的战争。这两种风险常常影响联盟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别的国家的互动。

  从这些理论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审视乌克兰危机的历史经纬。北约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会宣言第23条作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将成为北约成员国的表态。多年来,美国等北约成员国与乌克兰的军事合作关系不断推进。虽然乌克兰尚未成为北约成员国,但美国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已经可以被看作是准盟友。乌克兰希望加入北约来获得更大的安全,却低估了它这样的联盟行动会让其卷入北约与俄罗斯的地缘对垒,反而让自己更不安全。为了表明其加入北约的决心,乌克兰于2019年2月把加入北约和欧盟写入宪法。北约为了获得更大的自主性,也为了维持自身成员对集团的忠心,防止它们担心被抛弃,则一直强调其支持乌克兰有权不受外部干预地决定自己未来和对外政策路线。一直到2021年布鲁塞尔峰会,北约还在其公报中重申布加勒斯特宣言关于乌克兰的表态,并重申1949年《华盛顿条约》第10条的“门户开放政策”,强调北约的扩张不容其他国家置喙。问题是,对于俄罗斯而言,北约不是它自己所言的一个防御性的联盟,北约和乌克兰对彼此越忠心,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安全困境就越严重。北约迄今已完成五轮东扩,让俄罗斯的不安全感有增无减,乌克兰是其最后屏障。由此观之,乌克兰危机本质上是乌克兰与北约的联盟行为引发它们与俄罗斯之间安全困境的结果。然而,北约与乌克兰毕竟还不是条约同盟,北约还是极力避免因乌克兰危机而卷入与俄罗斯的直接战争。因此美国拒绝给乌克兰提供安全保护,拒绝设立禁飞区,拒绝波兰关于向美国提供米格-29战机并移交乌克兰的提议,但决定向波兰部署“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可以说,乌克兰和北约之间的准联盟关系给乌克兰提供的安全保障是有限度的,其结果是乌克兰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被抛弃。北约从向乌克兰承诺能成为成员国到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对乌克兰始乱终弃,可以说信誉和道德地位都是要受到国际社会质疑的。

  关于中俄关系,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所言,它“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更不受第三方干扰和挑拨”。中俄关系并非北约成员国之间的条约同盟关系,而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前不少外媒鼓噪中国在处理中俄关系时面临尴尬局面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本身就面临着己方的国际形象可能会因为对方的行动而受影响的风险。对中国来说,无论从威胁平衡还是从实力平衡的角度来看,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是合理的。在北约集团内,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是完整的同盟国关系。北约数十年来联盟队伍保持稳定并在冷战后五次东扩,一方面因为美国是头号强国,另一方面也因为非对称的联盟一般更稳定。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局势越来越明朗,北约内部很可能会呈现更大的分歧。欧盟国家将更愿意考虑俄罗斯的安全诉求,以避免欧洲大陆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

  战争是一个各国的政治底线相互激烈对撞、各国的动机与意图得到澄清、各国在欧洲安全格局重构中竞争发言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既要有战略韧性,又要保持警觉。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