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罗晓洁
青海省祁连县通过组织线上+线下“微会议”,落实领办、代办、帮办“微制度”,采取共议共商、汇总梳理、服务清单、协同解决、结果评价、共享经验“微机制”,设置“百姓说事”“阳光议事”、开办“百家讲堂”“家庭党课”等“微平台”,巧解百姓心中“千千结”,用心叩响民生“幸福门”。
幸福感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可以“量化”。以服务的态度、为民的温度、干事的力度,就能量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刻度”。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牢安全的“防线”,群众就有了安全感;在民生项目建设最前沿接通“路线”,就刷出了存在感;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搭好发展的“导线”,就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铺好了“垫脚石”;在基层治理的最前方解开“绞线”,就能让民心不“堵车”。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切实将以上各方面落到实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才能“上线”,幸福感才能“上心”。
接通问政问效的“电话线”,疏通民意“中梗阻”。正所谓“知政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方法对不对,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电视问政、省(市)长热线、现场问政等方式,让群众有问题、有疑惑、有困难时能畅所欲言和各抒己见。只有这样,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和揪心事才能真正浮出“水面”,群众不满意的“整改清单”方能跃然纸上。这种让群众“点单”、请干部“解题”,畅通群众的“问”,督促干部的“答”,才能按照群众的需求书写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接通意见建议的“连接线”,开通民意“直通车”。当前,是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为民服务也应该集中上线,才能跑出为民服务的“加速度”。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问政、领导信箱等信息通道,这不仅让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有了新 “窗口”和“载体”,更成为意见和建议新的“收纳箱”。只有真正利用好了这一“连接线”,民意才会不“拐弯”,干部的服务才会不“打滑”,人民群众的“闹心事”才能得到及时解决和处理,从而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接通下访走访联系的“网格线”,搭建民意“聚宝盆”。民生服务,虽说都是一些“小切口”的芝麻小事,但如果广大党员干部能真正走近群众,就能绘就“大民生”的幸福画卷。只有通过走进群众,坐坐“灰板凳”“热炕头”,才能真正了解民意,真正知晓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面对困难及诉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有“你刚好需要、我刚好就在”的“温度”,更要有“马上办、办得好”的“力度”。只有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实打实”为民解“题”,才能在集结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后,共同解出民生“幸福码”。(罗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