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蔡佳男
探索城市善治之道,需要以精细化治理焕发城市之美,以人性化尺度呈现城市温度,以共商共建共享凝聚治理合力。而这,需要观念的升级、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技术的支撑、群众的参与。近日,保定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着力构建“大城管”格局,积极开展“开门办城管”“城管进社区”“一网统管”等工作进行全面阐述。
城管,从字面意义来看,就是城市管理,而城市的卫生、秩序、规范、安全,涉及到太多的方面。过去,城管的形象在群众心中的印象不太好,虽然不能说是谁的责任更大一些,但是作为一个基层组织,理当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城市管理服务。
“开门办城管”,请群众说“怎么办”。城市管理,是干部为群众提升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而如何管理,管什么,这些都应该是要听一听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在哪个地方应该设置公共厕所,哪里应该规划摊位点,人行道应该怎么设计等等,都应该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汲取大家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去规划好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至少是能够在群众那里得“高分”。
“城管进社区”,听群众的哨声办。 城市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太广泛了,即便是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下水道管理,就够城管工作干部“跑断腿”,还不一定能够及时发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城市管理的短板和不足,反而是能够第一时间从群众的生活细枝末节中暴露出来,最先看出“端倪”。因此,只有积极构建“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群众吹哨、干部报到”的机制,把城市管理服务下沉到社区去,请群众盯着“问题”,然后由干部“接诉”解民忧。
“一网通通管”, 与群众一起办。作为直面群众的基层组织,如果能开通热线电话,开通网络民意的“直通车”,将城管工作的内容“上网”,群众就可以通过网络端口,去开展咨询、建议、点单、投诉等“一条龙”服务,并且让群众对“点单”后的工作成效“评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让城管服务“快、准、好”,真正地在群众“诉求有门、接诉即办、办出实效”的城市管理服务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就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奋斗的目标。因此,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跑出城市管理的“加速度”,打通群众通往美好生活的“快车道”。(蔡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