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熊丙奇
因无法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家补贴,非全日制研究生刘浩哲一纸诉状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告上了法庭。时隔近半个月,此事有了最新进展。据报道,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对此前联合印发的《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等5项奖补实施细则》进行了重新审定。明确将“国家统招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并于6月2日正式发文。
也就是说,法院还没有开庭,此事就已经得到“圆满”解决。这也可以说是“非全”维权的成功。要推进地方政府、用人单位扭转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消除学历歧视,求职者应增强维权意识,积极通过法律手段推进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取消歧视政策,并追究实施歧视的有关部门、人员的责任。以此促进全社会形成公平就业意识,给不同学历、性别、年龄的求职者平等的竞争与发展机会。
虽然地方政府在制定引进人才补贴政策时,可以自设人才标准。但是,以学历作为制定、实施人才引进政策的依据,从本质上说是“唯学历”论。实施这样的人才引进政策,当地看重的是人才的“学历身份”,而非人才的实际能力与具体贡献。
把“非全”排除在补贴政策之外,折射出当地存在唯学历用人导向,而这是和国家正在推进的教育评价改革与人才评价改革背离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10月印发实施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从现实看,我国各地出台人才政策、进行人才招聘,都依旧存在唯学历、唯名校导向的问题,如有的企业直接面向“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进行招聘。而对于这些违反教育评价改革精神的招聘,却鲜有求职者维权,不少求职者担心维权无力改变情况,还费时费力。
显然,如果连这种公开的学历歧视都没办法纠正,那么,隐形的学历歧视就更难纠正了。推进地方政府、用人单位扭转唯学历、唯用人导向,应该从清理这些公开的“唯学历”人才政策着手,只要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政策、招聘公告中明确提出限定求职者的学校、学历,就涉嫌学历歧视。
一是地方政府应该有推进教育与人才评价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监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推进破除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的改革意见与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引进人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招聘用人工作进行督导,督查存在唯学历、学历歧视的情况,严厉追究推进破除唯学历、唯名校改革不力的地方政府的责任;三是求职者自身积极维权,就如这次提起诉讼的刘同学表示,“最重要的是改变全社会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也希望其他非全日制研究生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能够相信法律,勇敢而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