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朝清
“初中时拥有了自行车去县城走读”“冬天脚上长满冻疮,夏天暴雨打湿衣服”“大学时勤工俭学,靠自己负担了全部学费、生活费”……近日,南京大学一份毕业论文致谢引发网友关注。出生于四川凉山州冕宁县一个小村庄的陈时鑫,是该校一名大四毕业生,获得了去香港中文大学全奖直博深造的机会。
从乡村小学到县城初中再到省城高中,从南京大学到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全奖直博的机会,这位大凉山小伙在学历阶梯上不断奋勇攀登。不少像陈时鑫一样的大凉山儿女,通过教育打破了“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将来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彰显了教育的力量。
一辆自行车,一段求学路,寒门子弟的求学历程,往往比普通人要曲折和复杂。不论是小时候常常在田里帮着妈妈做农活,还是为了节省生活费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回跑,抑或是在大学期间实现了自食其力,生活的磨砺助力了寒门子弟的精神成长,让他们具有更加强大的内心世界。
寒门子弟的成长成才,固然离不开他们个体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也离不开国家专项计划、自强计划、筑梦计划等对农村学生的“弱势补偿。此外,一些好心人的捐资助学,也帮助寒门子弟不因经济因素中断学业。每一个寒门子弟“人生逆袭”背后,都隐伏着社会各界的关爱与帮助。
教育分层影响社会流动,在教育分层中“更上一层楼”,显然有助于促进纵向的社会流动。“大凉山小伙全奖直博”取得了让不少人羡慕的成绩,给予许多寒门子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对“读书改变命运”笃定的文化信仰和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正是教育这盏希望之灯始终燃烧,这些寒门子弟才能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寒门学子的求学故事,不仅是破茧成蝶的角色蜕变,更是对信念与理想的执着与坚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得到迅速传播,引发众多读者的共鸣共情。“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教育给予人的深刻影响,往往绵延一生。读懂“大凉山小伙全奖直博”的励志故事,从中借鉴成功经验,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有助于青少年成为更加强大的自己。(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