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面对可能“热死人”的热射病,要更关心户外劳动者
首页> 时评频道 > 正文

面对可能“热死人”的热射病,要更关心户外劳动者

来源:澎湃新闻2022-07-26 16:21

  作者;张田勘

  七月酷暑!国家气候中心表示,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千米,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

  全球为何持续高温

  近来,全国共有71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河北灵寿(44.2摄氏度)、藁城(44.1摄氏度)、正定(44摄氏度)和云南盐津(44摄氏度)。7月13日,上海最高气温冲至40.9℃,成为1873年徐家汇站有正式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即使仅看21世纪,全国现在的高温也实属不寻常。中国大范围持续高温事件典型年份有2003年、2013年、2017年等。今年的高温开始时间早于上述3年,已超过了2003年和2013年。

  高温并非只是出现在中国,世界多地也呈现这种极端天气现象。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摄氏度,为1979年以来最高,其中俄罗斯北部、欧洲西部等地偏高2摄氏度以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地的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多个城市刷新高温纪录。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已经连续几个星期遭遇酷暑,印度的首府更是接近50摄氏度。

  中国和全球的高温原因何在?这可能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幸的是,科学研究的结论还是指向全球变暖。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气候学家卢克·哈灵顿(Luke Harrington) 指出,造成极端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

  中国出现高温的原因也脱离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

  在暖高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的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事件。而7月的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热射病的危害不可小觑

  在极端高温之下,人们容易中暑,而有可能产生的热射病值得注意。7月以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热射病致人死亡的事件。浙江金华市人民医院近一周收治了10余例热射病患者,其中有3例死亡。

  热射病是中暑的一种,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而产生。中暑有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之分,在重度中暑中又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类,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

  热射病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非劳力性热射病常发生在小孩、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机体体温调节机制衰竭导致。劳力性热射病主要发生在年轻人和成年人,由于机体产热多于散热,引起高热、无汗、昏迷,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肝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有专家指出,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热射病的病死率有可能达到50%左右,对年长者的威胁性甚至更大。

  郑州一名男子在干活时因发生热射病突然昏迷,被工友送到医院紧急抢救,医生检查后发现这名男子身体多脏器都出现受损,像被水煮过一样。

  “像被水煮过”一样只是一种通俗解释,事实上医生能观察得到的只是体表颜色有异样,就像在高温下烹煮过的肉和器官,看到其颜色变白变灰。

  以前的认知是,热射病导致死亡是因为严重休克和心力衰竭、肺水肿、肝肾衰竭等。但是,对热射病的研究现在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吕奔教授团队以小鼠为模型进行研究,发现高热可以诱导小鼠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这是一种细胞自发死亡过程,包括细胞坏死、细胞焦亡和细胞凋亡。

  也就是说,热射病是由于高温导致了细胞不可逆的程序性死亡,再进一步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人死亡。

  更好关爱户外劳动者

  对中暑和热射病,重在预防。对户外劳动者的保障,应该严格遵照劳动法。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而且,《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八条明确,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同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在高温下,个人也要多注意预防,如实行“三多两少”原则,即多通风、多休息、多补水和少外出、少在外逗留。在工作和居家时,应尽量利用空调电扇降温,穿着宽松、轻便的衣服。如果必须到户外,要戴宽边帽和太阳镜保护自己。多喝水可以保持水分,以帮助身体排汗,维持正常体温。尽量将运动或体力劳动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段,如清晨或傍晚。

  判断和预防热射病需要考虑4种情况,包括身体发烫,从里向外发热;摇晃,异常疲倦、行走不稳;晕,头晕、意识模糊、抽搐;乱,出现脸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些都是发生热射病的先兆。

  一旦发生热射病,第一时间要把患者转移到阴凉处降温,如用凉水擦洗面部和全身,或用冰块放置在患者双腋下、大腿根,也可将患者除头部外的其他身体部位浸泡在20摄氏度左右的浴盆中降温,更为快速有效。如果在1小时内患者体温降至38.5摄氏度,就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和身体重大伤害。

  在医护人员到达后,要测量患者核心体温、心率、血压。用耳温枪测的耳温即为核心体温;用指脉氧检测仪夹在手指上测心率和指脉氧饱和度,以了解心肺情况;用血压计测血压,以了解体液丢失程度。

  同时,应立即静脉输液,可视病情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输入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糖盐水等。而且要保护气道和进行氧疗。如指脉氧饱和度小于95%,要给予鼻导管吸氧。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口腔有异物引起窒息。一旦发生呕吐,应立即清除口腔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总而言之,千万要注意防暑,高温天气下社会各方都要更关注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张田勘)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