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网评】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 > 正文

【光明网评】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3-02-15 13:58

  作者:向秋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去年克服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实现丰收增产,为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抓好“耕”与“管”,夯实粮食丰收基础。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抓好春耕春管,对于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至关重要。为抓好春耕春管工作,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作全面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为提升粮食稳定供应能力、保持物价平稳打牢基础。农业农村部2月6日召开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就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作出专题部署,推动抗旱保苗、浇水保墒等技术措施落实到田,攻坚克难扩种大豆油料,千方百计稳住净作大豆,等等,从春耕备耕着手,让农业基本盘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做好春耕春管各项工作,新一年的好收成就有了坚实基础。挥洒在大地的每一滴汗水,都会润泽五谷丰登的“种子”,让我们更有底气端牢中国饭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加力“地”与“技”,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随着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加快打造。要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在一块块耕地释放的潜力里,在一粒粒种子创造的奇迹里,在一台台农业机械展现的智慧里,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辅以“利”与“义”,有效调动种粮抓粮。农民是种粮的主体,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的“米袋子”才会更有保障。对此,我国建立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保障机制,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义”就是压实责任,各地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千方百计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利”就是加强对种粮的政策支持。今年,我国将继续落实好生产者补贴等政策,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央财政已提前下达2023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鼓励农民不误农时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坚持底线思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一定能为全年农业生产赢得主动,丰收的愿景必将在神州大地可期可望。(向秋)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