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任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启程赴京,他们将把哪些提案带到两会?
首页> 时评频道 > 正文

新任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启程赴京,他们将把哪些提案带到两会?

来源:澎湃新闻2023-02-28 15:10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102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将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其中60名系新任委员。2月26日,新任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启程赴京,他们都关心哪些话题?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三级医疗体系协同作战,互相配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未来的医疗工作或者人民健康保障工作中,应该继续延续,不能因为疫情过了,老百姓又不愿意去基层医院,大家都到三级医院挤得人满为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张伟滨说。

  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今年的提案将聚焦三级医疗体系建设。张伟滨表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不是很鲜明,基层社区医院或二级医疗机构被弱化,表现在老百姓不大愿意去看病。他希望三级医疗体系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让老百姓更明确看什么病到什么医院,使得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不要互相挤兑,互相抢病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主要关心两方面的问题:农村制度改革和平台经济。

  “随着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有些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宅基地闲置,如何通过相应的制度改革,使得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和配置,同时能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陆铭委员表示,农村土地制度亟须改革。

  关于平台经济,陆铭表示,它在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创造就业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重视其发展的同时,要避免认识误区,不能只注重线上平台而忽略线下空间。

  “线上平台经济所提供的服务,是高度依赖于线下经济的品质和多样性的。”陆铭指出,在后疫情时期,整个经济在恢复过程中,从城市建设者角度来讲,不能忽视线下经济的空间打造,特别要增强它的多样性和品质。对于相关的从业人员,要更多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一方面促进外来人口的市民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形成稳定的就业群体;另一方面在生活和生产的空间方面能有所改善,比如多提供休憩场所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主任司徒国海,将围绕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交提案。他表示,我国近几年的科研成果产出在量和质上都有跨越,专利的保有率也很高;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有效专利实施率较低,在14%左右。

  “通过分析发现,转化率低不在于专利的技术含量不够,也不是前景不行,而是大学或研究院所产生的新技术,技术成熟度没办法直接产业化,中间需要培育过程,把技术成熟度尽可能从0级到1级,再发展到8级、9级。这个过程需要相应的项目支持、人员训练,从而真正把科技变成生产力。”司徒国海委员呼吁,加强从1到10阶段的项目支持,让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于产业化。

  全国政协委员廖昌永的提案将聚焦于人民城市建设和美育教育。他介绍,提案将围绕校园开放如何服务公众,比如校园展览、演出等文艺资源怎样惠及市民。目前,上海音乐学院校区提升工程项目一期已竣工开放,部分围墙拆除与街区直接相连;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美育教育一直是廖昌永关注的重点。“在招生工作中如何发掘更全面的音乐人才,学校如何培养更多让人民放心满意的艺术家”,他将带着这些思考赴京履职。

  消费是民建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汪胜洋关注的重点。他表示:“国内部分消费疲软,部分消费增长强劲,后者主要是高端消费,那么高端消费在国内还有潜力。上海也有很多好的高端产品,如何一步步把它们打造成网红产品、打造成爆款对拉动消费非常有意义。”

  对于刺激消费,汪胜洋还提出一些想法,“提升消费者信心,先要解决后顾之忧”,比如稳就业、提升医疗保障、提升最低工资等,这些需要持续推进;除了多地推出的消费补贴,海南的购物退税政策能否扩大到上海,比如去海南后没在当地买东西,回上海后仍可以在网上买货退税。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