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看税收走基层】精准帮扶、持续创新,看湖南税务如何当好企业“管家”
首页> 时评频道> 地评线 > 正文

【看税收走基层】精准帮扶、持续创新,看湖南税务如何当好企业“管家”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3-04-12 17:38

  光明网讯(记者 郝悦)税收是国之血脉,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2021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税收工作提出了“精确执法、精准监管、精诚共治”的蓝图。面对广大经营主体,税务部门如何以实际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和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月1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联合主办的“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看税收走基层·税惠赋能高质量发展”网评品牌活动在湖南长沙启动。当天,网络媒体记者、网络正能量人士、网评员们先后走进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中联重科集团,了解企业发展成果,感受税惠政策助力企业发展加速度。

  政策找人,精准提供“管家式”服务

  为提振市场信心、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去年,国家部署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政策发布后,湖南税务部门一方面通过线上推送、线下培训加强政策宣传,另一方面则组建了税务专班,向重点税源企业提供“一户一策”式精准帮扶。

  据国家税务总局长沙市雨花区税务局经开税务分局局长李祯瑜介绍,经开税务分局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对企业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全程跟踪企业优惠政策的办理情况,依托税收大数据及时对企业的各类信息进行核实,确定符合条件后,及时帮助企业申请办理,确保政策红利精准送达。同时,实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态,积极响应企业涉税诉求和政策需求,确保退税减税政策直达快享。

  税务工作涉及的内容繁杂,大到如何享受政策、规避风险,小到账务处理、发票收取、合同签署,税务部门事无巨细地为企业答疑解惑。“这让我们企业感到很安心,很温暖。”中联重科财务管理中心财务经理向鹰表示。

  减税降费,为经济发展增添“税动能”

  据介绍,2022年湖南省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9160.3亿元,退减缓税费超1000亿元,其中留抵退税685.2亿元,不仅为4.9万户经营主体增加了资金流,更为湖南经济发展增添了“税动能”。

  2021年—2022年,中联重科仅在湘江新区范围就累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17.5亿元。2022年中联重科的出口业务快速增长,湘江新区税务局了解企业情况后,积极帮助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共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3亿元。“国家持续推出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是对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我们更愿意把钱花在研发上面。”向鹰说道。

  据比亚迪财务负责人余雅妮介绍,“2022年,公司共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2亿元,还享受了出口退税7400多万元。新出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的税收成本,让我们有更足的信心和资源投入到生产建设和创新工作中。”

  一系列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的税收优惠政策,让退税转化成研发创新的资金“活水”,继而推动企业不断投入技术创新之中,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创新形式,线上多发力线下少跑腿

  在信息化时代,税务工作也越来越高效便捷。湖南税务部门创新服务形式,推出“湖南税务服务平台”,实现“一键式登录、一网式办理、一页式查询”,不断提升企业网上业务办理量和个人掌上业务办理量;423项事项实现线上办理,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据向鹰介绍,从前,进项发票抵扣、税控盘解锁、发票购买等事项都需要去税务局办理。如今,进项发票勾选在电脑上就可以操作,也不再需要到税务局购买发票,如非特殊事项,线上就可以解决,“掌上办税”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申报流程也不断简化。“现在,一张表就可以全部申报了。办事效率特别特别高,这是我很感谢的事情。”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