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防黄牛”没有问题,演出票不退不换没有道理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防黄牛”没有问题,演出票不退不换没有道理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05-18 09:55

  作者:老鹰

  当下演出市场火热,不仅让抢票变得不易,退票更是难上加难。近日,不少消费者讲述自己被退票折磨得心力交瘁的经历,质疑“不支持退换票”的规则是否合理,呼吁完善演出门票的退改制度。

  疫情实施“乙类乙管”后,国内演出市场恢复了活力。以北京为例,今年一季度,全市开展营业性演出8982场、观众人数187.6万人次、票房收入3.25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8.3%、44.3%、52.2%。消费者既面临一票难求的情况,也有演出票不退不换的困扰。

  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抢到一张热门演出票不容易,不会主动去退票或者换票。但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比如演出和考试时间冲突、临时需要出差、因为生病无法到场等,如果演出票不能退掉或换掉就会带来浪费,对消费者而言是种损失。所以,消费者呼吁完善演出门票的退改制度。

  而售票平台和主办方不支持演出票退换的原因有二:一方面,退换票增加了二次销售成本,如果来不及二次销售,或者二次难以售出,就有经济损失。加之主办方演出前垫资较多,就不愿承担二次销售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以防“黄牛”为借口,即退换票会助长“黄牛”倒票。

  不可否认的是,某些“黄牛”通过倒卖演出票获取暴利,临近演出时间如果没有售完,就希望售票方或主办方能退掉门票以减少损失。于是,售票方将防“黄牛”作为演出票不退不换的重要理由。不过,这种理由说服力不足,从法律、市场等角度分析都不能成立。

  根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售票方等“不支持退换票”的做法,是一种免除或者减轻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限制消费者权利的格式条款或者“霸王条款”,消费者有权依法要求退换票。而售票方、主办方为“不支持退换票”给出的理由,也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

  从市场角度看,同处于文化市场的电影院,很多已经支持消费者退票。这就体现出一种市场意识。好的电影和影院服务,是不担心消费者退票的;相反,支持退换票更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同样,演出市场相关商家,也要将重心更多放在演出本身上来,这比强硬要求不支持退换票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应该说,演出市场有关方面既可以做到防“黄牛”,比如实行人、证、脸三合一,让“黄牛”难有介入机会,也可以做到支持退换票让相关消费者满意。从这个角度来说,防“黄牛”不是演出票不退不换的真正理由,而控制售票成本并多卖票,才是一些演出单位不支持退换票的真正原因。

  对此,中消协建议,票务平台或主办方可借鉴航空、铁路等行业的成熟做法,制定阶梯式退改规则,依据退票、改签时间不同,实行阶梯化费率,基于公平原则合理制定退换票规则并向消费者公示。如果采用该建议,既能减少售票方、主办方因为退换票带来的损失,也有利于消费者。

  笔者以为,在多个行业支持退换票的背景下,演出市场也应积极借鉴其他行业好的经验和做法。在电影行业,行业协会对电影票“退改签”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在演出行业,也需要行业协会“推一把”。另外,演艺明星也可以让自己的演唱会支持门票“退改签”,这既能彰显自信,也能赢得社会好感,实为一个一举双得的“广告”。(老鹰)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