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让外来建设者增强归属感

来源:人民日报2023-05-19 09:17

  作者:孟繁哲

  一双粗糙的手在黑白琴键上跳动,一曲《致爱丽丝》悠悠响起……前不久,广东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落成,农民工易群林受邀第一个登上舞台演奏。易群林来自湖南岳阳,已经在深圳工作生活近20年。这个文化场馆,是他和上千个工友们用3年时间建成的。能在自己建设的音乐厅里为工友们演奏,易群林感到很自豪。

  易群林演奏的钢琴曲,拨动了很多人的心弦。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始终葆有对音乐的执着追求。“扛得起生活,弹得出浪漫”,这份对生活的热忱,令人感动。

  一座音乐厅,将舞台的首演机会献给它的建设者,“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份对劳动者的尊重,让人敬佩。

  音乐厅的舞台也是城市的窗台,由此可以观望一个城市的精神风采。城市的艺术殿堂,对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开放,无论职业、年龄,人人都可以在此徜徉,都能感受到尊重和温暖,这彰显的不仅是艺术的纯粹,更是城市的包容。

  在深圳的近20年里,易群林进过工厂、干过流水线、做过建筑工,抹灰、砌砖、打混凝土样样在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通向远方,易群林与千千万万个外来建设者,用拼搏奋斗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他们建设城市,也渴望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

  几年前,同样是在深圳,有街道管理者在繁忙的地铁口和广场上摆放了8台公益钢琴,供人免费弹奏。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后来被频频弹奏,钢琴越来越受欢迎。88个黑白琴键,汇成一条纽带,连接着城市里素不相识的人,弹奏出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渴望。

  两个关于钢琴与城市的故事,有同样的启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破以户籍为界限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性障碍,让外来建设者更便捷体面地享受城市公共资源,正是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让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和能力。从农村来到城市,不只是生活空间的转移,更意味着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转变。让外来建设者看到在城市定居的希望,增强在城市的价值感、归属感,既需要更完善的制度保障,也呼唤更细致的人文关怀。

  令人欣喜的是,各个城市都已行动起来。上海“巡回体检车”开进外卖、快递站点,体检项目享有专项补贴;天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满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需求;长春已建成提供饮水、饭食加热等服务的“工驿站”288个,每年惠及户外劳动者约1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外来建设者,在城市享受到更暖心的服务。

  “此心安处是吾乡”,敞开胸怀,温暖善待,把外来建设者当“家里人”,为他们拼搏奋斗提供更大舞台,城市也将收获更多惊喜与精彩。(孟繁哲)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