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让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治

来源:人民日报2023-05-25 09:44

  作者:王 浩

  太浦河蜿蜒流淌,一水连三地,江浙沪牵手,建立“联合河长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注脚;川渝两地加强跨界河流协同治理,村级河长展开今年首次联合巡河,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从奔腾万里的长江黄河,到造福两岸的家乡河湖,再到欢腾山涧的无名溪流,120多万名河湖长上岗守水、携手治水,合力守护“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的美丽图景。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随着河湖长制的全面建立,各级河湖长队伍不断壮大,从“总指挥”到“最前哨”,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一级抓一级,层层促攻坚,治理资源不断聚集、治理手段更加多元、治理效能日益提升。河湖长制带来河湖长治,江河湖泊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2022年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实践充分证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水情,是河湖保护治理领域根本性、开创性的重大举措。

  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河湖长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近年来,统筹协调、监督检查、考核问责等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河湖长制办公室等凝聚起各方力量,“河小青”“巾帼河长”“企业河长”等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形成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但也应看到,河湖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容易治的已取得重要进展,剩下的还有不少矛盾尖锐的“龙须沟”。各地应重拳出击、驰而不息,加大力度、延伸广度,让河湖长制实现“有能有效”,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更好完善河湖长制、发挥其治理效能,需要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非法采砂、过度取水等问题困扰河湖健康。一体推进治水、治岸、治山、治污,需要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共治。从“分段管”到“全域管”,从“一家管”到“合力管”,必须完善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健全执法监督,让河湖不仅有人管更能管得好。一些地区探索“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等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衔接,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惩戒力度。继续以“河湖长+”为牵引,健全完善会商研判、资源共享、执法联动等长效工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治理能力。

  同时,还需要强化数字赋能,为河湖智慧化管理提供支撑。一些地方开发河湖长手机平台,实现了轨迹追踪、在线上报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当前智慧水利建设不断推进,各地应抢抓机遇,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河湖长制的深度融合,实现从人海战术到数据跑路、从拼体力到拼算力的转变,不断提升河湖治理保护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让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守护,并以制度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不仅体现出制度创新的突出成果,更彰显着对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情感。久久为功、真抓实干,继续完善河湖长制,将为建成幸福河湖打下坚实基础,绘就人水和谐的斑斓画卷。(王 浩)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