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应深调查快公布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应深调查快公布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3-07-05 17:29

  作者:朱昌俊

  7月4日,有网友称山西省汾阳市一名女生遭多人欺凌。据汾阳市政府新闻办回应,此事中2名年满14周岁的涉案人员已被刑事拘留,其余6名涉案人员因未满14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警方已责令其家长严加管教。

  又是一起未成年人欺凌事件。视频中,有多名未成年男女通过殴打、侮辱等方式对一女孩进行欺凌。这样的视频每每让人五味杂陈。这既是出于对被欺凌女孩的同情,对于施暴者的愤怒,更是出于一种深深的无力——到底是什么让未成年人不惮于对自己的同龄人作出如此暴戾的举动?从这次事件的处理来看,其中两名年满14周岁的涉案人员被刑拘,相关处置也称得上是依法严惩了。

  相对来说,同样发生在最近的“男孩被逼吃粪”事件的处理结果,则让更多人难以接受。除了4.5万元和解,官方的通报只是披露,“3名未成年人欺凌1名未成年人”,其余则是停留在“对实施欺凌者及其家长进行严厉批评教育,责令家长对子女严加管教并对被欺凌者及家长赔礼道歉”的层面。这不得不让人困惑,如果做出骇人的“逼人吃粪”事件,仅仅只是批评教育、赔礼道歉,这是否会继续放大施暴者的侥幸心理?又是否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消极示范?

  实际上,公众的不满还不止于此。比如,在事件曝光后,对3名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身份,目前公众都无从所知。这背后显然不排除有着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考量。但是,具体到如此恶性的欺凌事件中,霸凌一方的隐私保护边界到底如何确定?如果一味只是以保护隐私的名义让霸凌者及其监护人完全“隐身”,这对于受害者是否真的公平?更重要的是,在相对清晰的身份信息欠奉的情况下,这是否也会对处理的公正性造成威胁?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该事件发生于6月17号,但霸凌一方过了十多天才主动要求提高赔偿,后续才有了官方对事件的通报,这是否是迫于舆论压力的被动选择?这种种疑问的背后,实际反映出当前针对未成年人的霸凌行为,仍缺乏一套成熟的、标准化的、被社会所认可的处理流程。相关事件的公正处置,以及对霸凌行为的“零容忍”,可能依旧受到一些不该有的因素的掣肘。比如,是否还有地方或是相关部门把对霸凌行为的公开,看作是对“负面”舆情的曝光,从而缺乏主动公开处理的自觉?

  客观地说,校园霸凌现象有着复杂的社会成因,其防范和治理的难度不应被低估。尤其是近年来,未成年人欺凌现象愈发呈现出残暴化、低龄化、隐匿化的特征,也进一步增加了处置的复杂性。但越是如此,越需要明确并坚持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比如,要防止社会对霸凌事件的关注度越高,就越让一些地方把霸凌现象当作“丑闻”来看待,从而降低处置的透明度,或是被舆论推着走,视舆论的热度来选择性处置。

  另外,校园霸凌事件的处置,不应该少了学校的视角。至少在这两起事件中,我们都未看到相关涉案人员所对应的学校,对此有任何公开的回应,这显然也是不正常的。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处置越复杂,越需要在家长、学校、司法系统、社区等相关主体之间找到一条可行的“共治”之路。至少,每一起案件发生后,相关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复盘,在有效预防、依法处置等多个维度,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朱昌俊)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