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反断舍离”风潮渐起。年轻人们变身“废物利用达人”,有人把油桶盖改造成防烫手锅盖、有人拆掉湿巾包装做首饰盒……大家都希望挖掘废品的新使用价值,并最大化地利用起来。
在物质匮乏年代,长辈们出于节俭将有限资源用到极致。如今,物质已极大丰富,年轻人仍然变身“废物利用达人”,把家中废品改造成有实用价值的新物件,节约花销之外,这样的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与长辈们的选择有何不同,又会引发什么样的效应,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首先,这是一种极具性价比的生活乐趣。做手工是年轻人喜欢的解压方式,“废物利用达人”拿家中废品当材料,无需新的消费,就获得了做手工的快乐。年轻人主动变身“废物利用达人”,更多是从趣味出发。
其次,动手巧制的过程还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社交平台上,相关小组的成员们互相分享废品改造创意、制作方式。在同好聚集地,年轻人拓展自己的社交范围,也结识生活方式相似的好友。
变身“废物利用达人”,体现了年轻人对消费主义的新思考。生产者为了利益,不断挖空心思刺激大家的消费欲望,这也是所谓“潮流”无限迭代的原因之一。当越来越多年轻人从这样的消费逻辑中跳脱出来,不再随意丢弃物品,而是最大化地延长已有物品的生命周期,更加理性地消费,时间一长,此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模式下的人和物品、金钱的紧张感得以缓解。动手改造废品,让资源错位的物品得到再利用,不仅环保低碳,那种自己掌握生活的“小确幸”也愈发绵长。(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