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为全国首个欲在原址自拆自建的小区,成都武侯区中央花园二期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中央花园二期建成于1998年,是四川第一批商品房,该楼盘有72栋楼,3295户业主。20多年过去,小区存在部分房子开裂、钢筋外露等安全隐患。2018年9月,中央花园二期业主向政府部门提出“自主更新、拆旧建新”改造意愿。业主们5年两次投票最终达成99.99%的同意率,决定在小区原址开展自拆自建。如今自拆自建进展如何?记者走访该小区发现,多位业主虽签字同意,但还是抱有疑虑——怎么拆?怎么建?居民如何安置?这些都没有明确的方案。更有业主直言:“政府不出面,烂尾了怎么办?”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看起来,该小区自拆自建的推动工作依然困难重重。
自拆自建计划实施陷入困境
“主要难点在于容积率。”在中央花园二期业委会办公室里,74岁的业委会副主任伍大明告诉记者。伍大明是小区重建的提出者,20世纪90年代末,他用30万元买下这里一套最大的240平方米户型的房子,每平方米综合价格大概1000元,他也成为小区第一批业主,“户型好、环境好”,是他看上这里的理由,随着时间推移,房子住得越来越不让人称心。“小区由镇上开发商建造,设计规划跟不上,水电气管网设计不行,质量也不过关。”伍大明称,房屋采用空心预制板加砖混结构,经历地震以后,许多房屋产生了裂缝,甚至部分楼栋沉降开裂,房屋墙壁开裂,下水管网积水……甚至业委会办公室的屋顶,也露出了一条裂缝。
“能不能重建整个小区?”2018年9月,伍大明和业委会主任赵涛写信寻求政府支持。同年12月,武侯区委办公室在网上留言板回复:如中央花园二期业主都愿意进行改造重建,街道将会同相关部门、企业推动该小区改造重建工作。武侯区街道办也称:小区业主同意率95%以上,将规划危房旧城改造。
在伍大明等人的设想中,小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容积率为2.0,如果将容积率增加到3.5(1平方米地建3.5平方米房子),拆40万平方米旧房,建70万平方米新房,按照1:1还业主后,开发商还有30万平方米的新房卖,“除成本税费外还是有盈利的,这样才会有企业来投资,业主也不用掏钱。”
在业委会和志愿者的召集下,2019年8月小区第一轮业主意愿同意率达到96.7%。在业委会提交重建申请之后,2019年12月26日,时任武侯区委书记批示:同意纳入危旧房论证,但是业委会并没有接纳危房鉴定,“有安全隐患,但是谈不上。”2020年3月,业委会被告知,因小区属于商品房,不符合棚户区改造政策,“如果要重建,只能原地原图原址重建。就这样,重建事宜被搁置。”
转机发生在一个月后。2020年4月成都发布了《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列明了三种城市更新形式:保护传承、优化改造和拆旧建新。“这个文件一二级土地是可以联动,包括留改拆,有20%是可以拆的,针对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小区业委会另一位成员称,这份文件让他们看到一线希望,之后又陆续争取政策。
2021年11月,时任武侯区委书记到小区调研时提出自拆自建模式。“书记提出,因为政府未占地,所以需要业主同意率达到100%,政府才能出规划。那么业委会第一步就是组建拆旧建新小组,动员群众。”伍大明介绍,从2022年3月21日至5月21日,业主同意率达到99.99%,只有3户不同意。
今年5月25日,业委会形成报告提交给晋阳街道办及武侯区相关部门。8月21日,中央花园二期拆旧建新筹备组传来消息,整个进程涉及国土、规划、税务、城建等部门,需要做详细的方案向区市等部门汇报。“目前已有开发商在对接出方案。”伍大明称。
“区委书记来调研时说,我们这边是民生工程,容积率不能高,而且要保证大家套内面积不减少。”业委会另一名成员表示,如果按照2.5的容积率去建设新房,开发商利润不大,重建事宜比较难推动。
有业主担忧万一烂尾了咋办
记者曾多次走访该小区,发现多位业主虽已签字同意,但对于重建一事仍有疑虑。
“重建期间大家住哪里?建设周期要多长?万一烂尾了呢?”住户黄阿姨告诉记者,小区三千多户,要推倒重来,不是一件小工程,不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需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当然,重建后有电梯,我们也能方便很多。”黄阿姨住在5楼,由于上了年纪体力下降,每次外出采购米面粮油,都是尽量购买小袋装的,方便提上楼。
十多年前,黄阿姨和丈夫在此购买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跃层房屋,“当时是每平方米2800元。”如今,黄阿姨和老伴都已退休,虽然孩子在成都,但并没和他们住在一起。对于小区自拆自建,黄阿姨表示支持,“要是能重建,我用这套大房子换两套小房子,还能和孩子住在一起。小孩有自己的生活,住一套也不方便,住得近会方便很多。”尽管黄阿姨夫妇同意重建,但他们觉得希望并不是很大。黄阿姨认为,中央花园二期是商品房,并不是农村自建房,拆掉和重建,如果没有政策支持或政府部门牵头,很可能无法推进。
“光签字就签了五年,一直没进展,搞得我们都没信心了。”住户胡先生介绍,去年开始签名时,“业委会提议每平方米业主出4000元。如果100平方米,就是40万元,这笔钱不是每家人出得起的。不少业主本就有房贷要还,如果再添贷款,肯定难以承受。”
记者注意到,在小区公告栏上,小区业委会曾就4000元出资作出改动——对于资金充裕偿付能力强的业主,按照1:1.1比例换新房的,每平方米出资4000元;对于希望降低出资额的业主,可以将增加的0.1和地下停车位变现;对于不想出款又希望住新房的业主,可以将部分产权按现价1.5倍转让给投资机构获得建新资金……
开小卖部的业主张先生是反对自拆自建的人之一。“他们都是被数字砸昏了头,看着几百万很惹眼,这都是纸面上的。”张先生说,不是他不想提升居住环境,而是这个风险承担不起。张先生称,他在小区只有一套住房用于自住,“要拆的话,我们一家人去哪里住?小孩子上学怎么办?如果附近有一套现房能直接和我换,我肯定换。”张先生认为,自拆自建的风险,必然是自己承担。
专家声音
商品房自拆自建困难重重
小区能否按业主预期重建?面临哪些困难?记者就此咨询了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秀池教授。“自拆自建确实属于全国首例,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目前看起来推动工作困难重重。城市更新、旧房改造,本身难度就很大。”赵秀池认为,没有政府主导、相关政策支持,自筹自建是不可能的。
“项目能否实现业主们的目标,还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将项目纳入城市更新实施方案中,借鉴目前城市更新的一系列资金税收补贴等政策优惠,通过土地肥瘦搭配或容积率调整,引入社会力量,通过一些适老项目、停车场、幼儿园等盈利项目增值收益平衡项目资金。”赵秀池认为,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基本是依靠容积率政策实现项目资金平衡,而容积率政策又受制于当地城市规划。在核心区容积率受限情况下,将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容积率提高也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赵秀池称。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认为,从目前业主们反映的情况看,恐怕像这样上万人的社区完完整整地推倒重来,至少从现有信息看依据是不足的。
尹稚表示,社区完全推倒重建至少有几个基本前提:第一,只有危房等级比较高、加固成本远远超过重建成本,才会选择拆除;第二,危房如果被认定确实需要拆除,也得找经济上可行的办法;第三,这么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应当需要经过市级审批。
“业主们想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大概唯一出路是小区的地还有增值空间。这要从城市整体发展来评估,即政府允不允许这块地提高容积率,除了给居民1:1.1的回迁房之外,如果能够提升容积率,有更多面积、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向市场销售,那么对于这个项目改造的执行者来讲,它还是合算的。”尹稚称,如果商品房好卖的时候,这种机会是有的。
据上游新闻、澎湃新闻、红星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