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开全国先河 成都万人小区欲推倒重建 怎么拆怎么建?
首页> 时评频道 > 正文

开全国先河 成都万人小区欲推倒重建 怎么拆怎么建?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3-09-07 17:04

  作为全国首个欲在原址自拆自建的小区,成都武侯区中央花园二期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中央花园二期建成于1998年,是四川第一批商品房,该楼盘有72栋楼,3295户业主。20多年过去,小区存在部分房子开裂、钢筋外露等安全隐患。2018年9月,中央花园二期业主向政府部门提出“自主更新、拆旧建新”改造意愿。业主们5年两次投票最终达成99.99%的同意率,决定在小区原址开展自拆自建。如今自拆自建进展如何?记者走访该小区发现,多位业主虽签字同意,但还是抱有疑虑——怎么拆?怎么建?居民如何安置?这些都没有明确的方案。更有业主直言:“政府不出面,烂尾了怎么办?”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看起来,该小区自拆自建的推动工作依然困难重重。

  自拆自建计划实施陷入困境

  “主要难点在于容积率。”在中央花园二期业委会办公室里,74岁的业委会副主任伍大明告诉记者。伍大明是小区重建的提出者,20世纪90年代末,他用30万元买下这里一套最大的240平方米户型的房子,每平方米综合价格大概1000元,他也成为小区第一批业主,“户型好、环境好”,是他看上这里的理由,随着时间推移,房子住得越来越不让人称心。“小区由镇上开发商建造,设计规划跟不上,水电气管网设计不行,质量也不过关。”伍大明称,房屋采用空心预制板加砖混结构,经历地震以后,许多房屋产生了裂缝,甚至部分楼栋沉降开裂,房屋墙壁开裂,下水管网积水……甚至业委会办公室的屋顶,也露出了一条裂缝。

  “能不能重建整个小区?”2018年9月,伍大明和业委会主任赵涛写信寻求政府支持。同年12月,武侯区委办公室在网上留言板回复:如中央花园二期业主都愿意进行改造重建,街道将会同相关部门、企业推动该小区改造重建工作。武侯区街道办也称:小区业主同意率95%以上,将规划危房旧城改造。

  在伍大明等人的设想中,小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容积率为2.0,如果将容积率增加到3.5(1平方米地建3.5平方米房子),拆40万平方米旧房,建70万平方米新房,按照1:1还业主后,开发商还有30万平方米的新房卖,“除成本税费外还是有盈利的,这样才会有企业来投资,业主也不用掏钱。”

  在业委会和志愿者的召集下,2019年8月小区第一轮业主意愿同意率达到96.7%。在业委会提交重建申请之后,2019年12月26日,时任武侯区委书记批示:同意纳入危旧房论证,但是业委会并没有接纳危房鉴定,“有安全隐患,但是谈不上。”2020年3月,业委会被告知,因小区属于商品房,不符合棚户区改造政策,“如果要重建,只能原地原图原址重建。就这样,重建事宜被搁置。”

  转机发生在一个月后。2020年4月成都发布了《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列明了三种城市更新形式:保护传承、优化改造和拆旧建新。“这个文件一二级土地是可以联动,包括留改拆,有20%是可以拆的,针对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小区业委会另一位成员称,这份文件让他们看到一线希望,之后又陆续争取政策。

  2021年11月,时任武侯区委书记到小区调研时提出自拆自建模式。“书记提出,因为政府未占地,所以需要业主同意率达到100%,政府才能出规划。那么业委会第一步就是组建拆旧建新小组,动员群众。”伍大明介绍,从2022年3月21日至5月21日,业主同意率达到99.99%,只有3户不同意。

  今年5月25日,业委会形成报告提交给晋阳街道办及武侯区相关部门。8月21日,中央花园二期拆旧建新筹备组传来消息,整个进程涉及国土、规划、税务、城建等部门,需要做详细的方案向区市等部门汇报。“目前已有开发商在对接出方案。”伍大明称。

  “区委书记来调研时说,我们这边是民生工程,容积率不能高,而且要保证大家套内面积不减少。”业委会另一名成员表示,如果按照2.5的容积率去建设新房,开发商利润不大,重建事宜比较难推动。

  有业主担忧万一烂尾了咋办

  记者曾多次走访该小区,发现多位业主虽已签字同意,但对于重建一事仍有疑虑。

  “重建期间大家住哪里?建设周期要多长?万一烂尾了呢?”住户黄阿姨告诉记者,小区三千多户,要推倒重来,不是一件小工程,不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需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当然,重建后有电梯,我们也能方便很多。”黄阿姨住在5楼,由于上了年纪体力下降,每次外出采购米面粮油,都是尽量购买小袋装的,方便提上楼。

  十多年前,黄阿姨和丈夫在此购买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跃层房屋,“当时是每平方米2800元。”如今,黄阿姨和老伴都已退休,虽然孩子在成都,但并没和他们住在一起。对于小区自拆自建,黄阿姨表示支持,“要是能重建,我用这套大房子换两套小房子,还能和孩子住在一起。小孩有自己的生活,住一套也不方便,住得近会方便很多。”尽管黄阿姨夫妇同意重建,但他们觉得希望并不是很大。黄阿姨认为,中央花园二期是商品房,并不是农村自建房,拆掉和重建,如果没有政策支持或政府部门牵头,很可能无法推进。

  “光签字就签了五年,一直没进展,搞得我们都没信心了。”住户胡先生介绍,去年开始签名时,“业委会提议每平方米业主出4000元。如果100平方米,就是40万元,这笔钱不是每家人出得起的。不少业主本就有房贷要还,如果再添贷款,肯定难以承受。”

  记者注意到,在小区公告栏上,小区业委会曾就4000元出资作出改动——对于资金充裕偿付能力强的业主,按照1:1.1比例换新房的,每平方米出资4000元;对于希望降低出资额的业主,可以将增加的0.1和地下停车位变现;对于不想出款又希望住新房的业主,可以将部分产权按现价1.5倍转让给投资机构获得建新资金……

  开小卖部的业主张先生是反对自拆自建的人之一。“他们都是被数字砸昏了头,看着几百万很惹眼,这都是纸面上的。”张先生说,不是他不想提升居住环境,而是这个风险承担不起。张先生称,他在小区只有一套住房用于自住,“要拆的话,我们一家人去哪里住?小孩子上学怎么办?如果附近有一套现房能直接和我换,我肯定换。”张先生认为,自拆自建的风险,必然是自己承担。

  专家声音

  商品房自拆自建困难重重

  小区能否按业主预期重建?面临哪些困难?记者就此咨询了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秀池教授。“自拆自建确实属于全国首例,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目前看起来推动工作困难重重。城市更新、旧房改造,本身难度就很大。”赵秀池认为,没有政府主导、相关政策支持,自筹自建是不可能的。

  “项目能否实现业主们的目标,还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将项目纳入城市更新实施方案中,借鉴目前城市更新的一系列资金税收补贴等政策优惠,通过土地肥瘦搭配或容积率调整,引入社会力量,通过一些适老项目、停车场、幼儿园等盈利项目增值收益平衡项目资金。”赵秀池认为,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基本是依靠容积率政策实现项目资金平衡,而容积率政策又受制于当地城市规划。在核心区容积率受限情况下,将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容积率提高也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赵秀池称。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认为,从目前业主们反映的情况看,恐怕像这样上万人的社区完完整整地推倒重来,至少从现有信息看依据是不足的。

  尹稚表示,社区完全推倒重建至少有几个基本前提:第一,只有危房等级比较高、加固成本远远超过重建成本,才会选择拆除;第二,危房如果被认定确实需要拆除,也得找经济上可行的办法;第三,这么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应当需要经过市级审批。

  “业主们想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大概唯一出路是小区的地还有增值空间。这要从城市整体发展来评估,即政府允不允许这块地提高容积率,除了给居民1:1.1的回迁房之外,如果能够提升容积率,有更多面积、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向市场销售,那么对于这个项目改造的执行者来讲,它还是合算的。”尹稚称,如果商品房好卖的时候,这种机会是有的。

  据上游新闻、澎湃新闻、红星新闻等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