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措并举治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多措并举治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3 10:38

  作者:张天培

  8月29日,一举捣毁盘踞在印度尼西亚巴淡岛的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成功抓获88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9月6日,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集中向我方移交涉诈犯罪嫌疑人1207名,以及一大批作案工具……近期,中国警方积极开展警务执法合作,与印尼警方以及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等开展联合打击行动,打掉多个盘踞在境外的电信网络诈骗窝点,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严厉打击了诈骗分子嚣张气焰,对跨境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形成持续震慑。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产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等显著特征,虽然各国不断进行严厉打击,但仍然高发多发,同时催生了网络赌博、偷渡、人口贩卖等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各国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给各国社会稳定带来重大隐患。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不法分子,往往将犯罪窝点隐匿在监控盲区,企图钻法律漏洞,躲避严厉制裁。有效防止电信网络诈骗滋生蔓延,大有必要,刻不容缓。

  合作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积极与各国各地区相关机构与组织共同进行反诈行动,捣毁境外诈骗窝点、逮捕遣返犯罪嫌疑人、拦截非法外流资金,以更紧密的合作、更主动的攻势、更专业的行动,凝聚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合力。今年以来,公安部陆续派出工作组赴菲律宾、柬埔寨、老挝等多个国家开展国际执法合作,持续推进相关联合行动,向境外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发起凌厉攻势,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此类犯罪高发态势。

  同时要看到,各国合作仍面临难题和挑战。比如,各国对电信网络诈骗执法标准以及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时,经常遇到取证难、抓捕难、遣返难、追赃难等问题;有的犯罪分子在境外地区长期居住,甚至加入了居住地国籍,在司法协助制度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用法律漏洞逃避抓捕后的引渡和制裁。

  由此而言,铲除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土壤,必须坚持全链条纵深打击。针对当前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产业上游窝点、幕后组织者藏匿于境外等关键案情,要进一步积极开展国际执法合作。境外不是电信网络诈骗打击盲区,也不是可以逍遥横行的法外之地。在尊重各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警务活动交流与情报信息共享,最大化推动司法合作,强化司法协助,提高打击的力度和效率,将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一步形成有力震慑。此外,还要全面推进我国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切断不法分子出国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渠道。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可防性犯罪,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综合采取多种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预防案件发生、减少群众财产损失。非重拳不足以惩恶。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始终依法从严惩处,对在境外实施诈骗等情形也绝不姑息。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上下游关联犯罪,同样要依法打击和惩处,斩断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黑灰产利益链,全力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空间。

  加强宣传教育,构建全民反诈格局,促进人民群众识骗防骗意识能力提升,是解决电信网络诈骗问题的重要方面。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创新电信网络诈骗事前预防方式方法,让群众深刻了解、认识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和危害,提高对涉诈信息的警惕性,增强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辨识力,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抵制、共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浓厚氛围,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更好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张天培)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