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无塑开学”不能停留在纸面上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无塑开学”不能停留在纸面上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09-20 08:33

  作者:张淳艺

  “记得孩子刚入学时,有过书皮‘禁塑令’。可现在孩子五年级了,每学期还是按照老师要求,统一用自粘式的塑料书皮包书本。这学期又用掉17张塑料书皮。”近日,山西太原市民张女士向媒体反映。据《工人日报》报道,“无塑开学”虽然已强调了4年,但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不少学生和家长仍难以“告别”塑料书皮。

  眼下中小学迎来开学季,包书皮成了学生和家长们新学期忙活的第一件事。过去,80后、90后上学时大都是自己动手包纸质书皮,每次开学新课本发下来,就会翻找出旧挂历、旧报纸,按尺寸裁好后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粘好,再端端正正地写上班级和姓名,颇有一番成就感。而现在的00后、10后孩子,使用更多的是成品塑料书皮,往教材上一套一粘,省时又省力。

  不过,方便归方便,塑料书皮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首先,使用塑料书皮,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9亿人,如果每人每学期使用10张塑料书皮,一年可用掉31.8亿张塑料书皮。塑料书皮比塑料袋更厚实,更不容易自然降解,造成白色污染的风险更大。

  其次,塑料书皮潜藏着健康风险。塑料书皮以PP(聚丙烯)等材质为主。一些不合格的塑料书皮含有甲醛、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和体格发育有影响。有的塑料书皮在生产过程中会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塑化剂。塑化剂很容易从产品中释放,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影响人体激素系统,可致男孩“女性化”,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根据国家“限塑”要求,2019年10月,教育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科协4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努力实现“无塑开学季”,学校不得强制学生使用塑料书皮,尤其不能使用有问题的塑料书皮。然而,四年时间过去了,一些地方的“无塑开学”更多停留在纸面上,塑料书皮仍大行其道。各地文具市场中,塑料书皮琳琅满目,销售火爆,而纸质书皮则少有人问津。电商平台上,多个品牌的塑料书皮销售火热,评价高达“100万+”;靠前展示的纸质书皮产品只有“5000+”评论,好评率也较低。

  塑料书皮难说“再见”,一方面在于缺乏充分引导,一些学校和老师对于“无塑开学”不够重视,甚至出于整齐美观考虑,指定学生包塑料书皮。同时,市场消费习惯也是重要因素。在不少家长看来,纸质书皮容易弄脏弄皱,塑料书皮更为经久耐用。

  “解铃还须系铃人”,让“无塑开学”从纸面落到地面,需要学校“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有关部门应指导学校积极推动“无塑开学”,组织引导学生和家长远离塑料书皮。比如,使用旧挂历、旧报纸等废弃物品开展包书皮比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应发出“不包书皮”倡议,引导孩子们养成爱护书本的习惯,即使不包书皮,也一样能保护书本。

  广大出版机构、印刷企业应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通过先进技术提高教材封面的防水、防油和加固效果,更加结实耐用。这样一来,包书皮就会显得多此一举,社会对于塑料书皮的需求也将大为减少。(张淳艺)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