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秦川
“XX企业明天笔试,抓紧上车”“我们有专业做题团队,笔试包过”……据中新网近日报道,随着企业秋季招聘陆续开启,各个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开始出现大量代考中介。他们用“助攻”“上车”等各种各样的“行业黑话”掩饰着自己,等待“懂行人”来下单。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笔试阶段采用线上形式,摄像头前的作弊暗流汹涌。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对企业来说,无法招聘到真人才会阻碍自身发展;对于作弊者来说,即便靠坑蒙拐骗拿到了offer,也未必能胜任后面的工作。职场第一步都敢乱来,还如何走好人生路?此外,这种不良行为也会败坏社会风气。
线上招聘,无论代考还是助考,都于法不容、于规不合。令人悲哀的是,两年前,有媒体就报道过此事,“线上助考产业链:300元包过,可共享屏幕答题”。奈何两年过去了,这股歪风没有被刹住,反倒愈演愈烈、更加猖獗,值得追问。
治理线上助考,无论招聘企业还是相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对症下药。如果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抑或对这种乱象缺乏应有的抵制,如果相关部门视而不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那么,线上助考乱象就会更加疯狂,由暗流汹涌变为公开的秘密。
对线上助考乱象,如何治?一是惩。企业组织的招聘考试,尽管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但“两高”曾发布司法解释指出,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以外的其他考试中,组织作弊,为他人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或者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符合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等犯罪构成要件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换言之,企业招考,应聘者也不能作弊,相关人员也不能组织作弊。
目前看,线上助考、代考已经产业化、规模化和智能化,且越来越公开化。为此,必须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其违法犯罪成本,有力震慑不法分子。考试作弊,一经发现除了剥夺应聘资格,还应让其承担法律责任,该承担刑责的也不能手软。至于对组织作弊,为他人组织作弊提供帮助的,该惩戒也要惩戒。
另一个是防。应该说,线上笔试确实为不法分子作弊“预留”了空间,而组织作弊的团伙技术手段也越加多元,常常得逞。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防范措施到位,技术手段升级,是能够防得住作弊现象的。据报道,高校在线上考试中都有相关规程,要求设置前后两个摄像头、正面面对镜头不能离开,并且要求录制备查等等,企业可以参考,监督考试作弊行为。
为了提升企业反作弊的技术水平,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通过构筑严密防线,使组织作弊者和意图作弊的考生作不了弊、造不了假。线上作弊,根源在线下,线上助考,根源也在线下。盯紧线下,逐一瓦解黑色利益链上的各个环节,让作弊者无法得逞。
无论是企业招聘考试,还是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既然是考试就要严肃,就要守规守法。否则,必然破坏考试公平,损害社会正义,给那些守法守纪的应考者带来损失。全社会都要重视线上助考乱象,想办法及时、有效清除,以更好维护公平正义。(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