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女子遭研究生同学无视追讨礼金”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当事人表示,她邀请一位送上过礼金的同学来参加自己的婚礼,对方却没有主动还礼。她一气之下找出当时转账的截图,并要回了500元礼金。
评论区的大多数网友对这种行为表示支持,甚至有人将博主视为“嘴替”,称她“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也有媒体在报道中发问,“年轻人又开始整顿份子钱了吗”。但仔细想来,这真的应当被称作“整顿”吗?
份子钱到底随多少、怎么随,似乎每个地方都有一套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其中“礼尚往来”则是必须遵循的首要条款。然而,计算份子钱的收与受是否划算、在人情的压力下不得不给出超过经济实力的礼金等等问题,近些年似乎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困扰。
一边是为了维系人情关系送上礼金,一边是时刻记挂着有没有收到等额的回报,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也背离了真诚祝愿亲友获得幸福的那份初心。在这些追讨份子钱的案例中,礼金虽然有来有往,但双方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亲近,反而加深了“人情债”带给彼此的隔阂。与其说这样的行为是在教训那些“不知礼数”的人,倒不如说它是被随礼规矩所裹挟下的无奈。
因此,比起纠结追讨行为本身是否合理,倒不如呼吁加快移风易俗的步伐,让份子钱回归祝福的本质。最近,降本增效的“四无婚礼”受到广泛关注、此前广东一对新人结婚为亲友送上礼金互免卡引得点赞,这些新的风尚其实都是与人情束缚对抗的方式。当人们更多地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将关注点放在真挚的感情互动上,有关“追讨份子钱”的攻略与争议自然也会慢慢减少。(张尔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