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熊志
2024年春运大幕拉开,1月29日下午,在厦门开往上海的G1654次高铁列车上,一群小旅客在乘务员的带领下,有说有笑地玩起了趣味小游戏。这列高铁的9号餐车车厢部分区域,被临时改造成“遛娃舱”。
在高铁上开设专门的遛娃区域,如此人性化的举措,引来广大家长的一片好评。儿童在这里可以玩玩具、读故事书、玩游戏,原本枯燥的旅程变得丰富有趣,有效解决了家长带娃出行不易的烦恼,也保障了其他乘客的安宁。
一直以来,带娃坐火车、飞机出行,是一个让家长苦恼的话题。因为小朋友吵闹引发的纠纷,更是不胜枚举。在舆论场上,那些在火车、飞机上闹腾的儿童,经常被贴上“熊孩子”的标签,加剧了社会的“厌童”氛围,所以人们都希望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些网友表示,“熊孩子”的问题,说到底是家长的教育不力。其实,有娃的家长都清楚,三岁以下的孩子基本认知没有成型,是很难管住的。加上火车、飞机是封闭空间,活动范围小,要孩子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吵闹当然很难。
正因如此,之前就有不少家长呼吁,可以开辟专门的儿童车厢,进行物理隔离,为带娃出行的家长提供单独的区域,同时也避免给其他乘客造成打扰。
开辟专用车厢,理论上的确解决家长们的痛点。问题在于,如果增加车厢,成本过高,还可能导致运力资源的浪费。如果是在现有的车厢之上,开辟出一节单独作为带娃专用,又可能加剧运力紧张。毕竟乘客的相关需求是动态的,很难具体评估实际多少人会去乘坐。
这一次,铁路部门回应呼声,将餐车改造成“遛娃舱”,回应了社会期待,体现了对儿童群体的关爱,能有效缓解孩子吵闹引发的纠纷。
更重要的是,对餐车进行临时改造,相当于在现有空间中开辟出一块新的区域,不需要增加车厢,也不影响现有车厢的结构和座位数量。这避免了单独开设儿童专用车厢面临的种种技术难题,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的智慧。
站在铁路部门的角度看,儿童吵闹会影响乘客乘车体验,如果“熊孩子”引发冲突,则需要花费精力去调解。现在采取人性化的设计改进,彰显了服务意识,也避免了在纠纷调解上的各种人力投入。
在讨论儿童吵闹纠纷如何治理时,很多人都呼吁要相互理解和包容。但其实,所谓的包容,光靠口头呼吁注定效果有限,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手段落到实处,形成包容性、人性化的设计安排,才能有效化解冲突,避免情绪对立。
设置高铁“遛娃舱”值得点赞,这是铁路部门人性化的体现,也是合力改善公共空间的一次正面示范。儿童友好氛围的营造,需要更多类似智慧、有温度的解决方案。(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