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然玉
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杨扬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是她关注的重点之一,她表示,“近两年出现了体育饭圈化这样的现象,给一些运动员造成了巨大的困扰。”杨扬建议,对运动员的心理疏导和建设,应该成为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体育精神、观赛文化中,最核心的品质就是“公平、进取、包容”,狭隘偏执、动辄滋事的畸形饭圈,显然与之格格不入。竞技体育的游戏规则很纯粹,体育迷尽管也会“粉”某某运动员,但更多还是看重于赛场上的表现。应该说,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欣赏。然而,从粉丝过渡到饭圈,事情发生了变化,种种擦边、越界的行为层出不穷——从以往案例看,体育饭圈的接机、跟拍、控评带节奏、拉踩引战,甚至是“侵入运动员房间”。
体育饭圈化,对内呈现为强烈的狂热性,给运动员造成了种种不良暗示与强烈负担;而对外而言,体育饭圈则带有一种攻击性,其经常通过抱怨来贬踩对手、攻击裁判,靠此刷存在感。当围绕不同的选手衍生了各自的“饭圈”,那么,人们对于一项运动整体性、超脱性的“审美”难免会被割裂。在此大前提下,理性的观赛氛围无从谈起,而这些消极的场外因素,必然会倒灌进赛场。
饭圈对竞技体育各环节影响越深,就越需要加以重视、稳妥处置。过去一年内,我们看到了樊振东对“饭圈”的批评,全红婵、陈芋汐面对饭圈乱象时的不知所措……在此背景下,再来理解杨扬所提出的“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疏导和建设”,便会有更深切的体会。应该说,运动员心理健康服务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但确实做得还很不够。其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事后救济多,事前引导少;大而化之多,专项辅导少。
长期以来,竞技体育的产业链条中,“心理健康建设”与“思想工作”并非严格划分。其日常的开展方式多是教练、领队等和队员谈话、谈心,旨在使之“放下包袱”“放手去拼”“赛出水平”。然而,置于新的媒介语境下,面对来势汹汹的饭圈文化,继续沿用上述老思路、老办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引入更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结合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全周期陪伴的心理健康服务,这对于从根本上保护运动员和促进体育项目健康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