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背诗免票”走红,文化终将浸润人心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背诗免票”走红,文化终将浸润人心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4-04-30 17:08

  作者:龙之朱

  “五一”前夕,河南5A级景区洛阳白云山宣布:2024年5月1日至8月31日,4个月时间内,全国学生只要背诵一首含“白云”二字的诗词,即可免门票。

  “背诗免票”的景区队伍眼见着越来越壮大了。江西滕王阁背诵《滕王阁序》可免50元门票、四川剑门关背《蜀道难》可免105元门票、安徽滁州琅琊山5分钟内背诵完《醉翁亭记》可免60元门票、河南安阳岳飞庙熟练背诵《满江红》可免费游景区、湖北孝感白兆山风景区18岁以下游客背诵《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当中任意一首可免费入园……

  记诵名篇,本来就是中小学生的基本功。在风景名胜区来上一首,如同是一块“敲门砖”——和景区的收费之门一同打开的,还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门扉。

  这与当下中国风景名胜区多文人骚客足迹有关。几乎每一片好山好水,都有诗人的题咏,也都因为这些人杖履所及、随风吟咏而倍增文采风流。你能想象,鹳雀楼少得了“白日依山尽”?黄鹤楼少得了“白云千载空悠悠”?即便一个风陵渡,也有金庸先生编织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游客到了这些地方,吟咏诗词,咀嚼文章,口吐锦绣,心向往之,这都可以看作是“到此一游”的功课。无论是“危乎高哉”的剑门关,还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滕王阁,诗文风流,都是景区的核心内容,绕不开、躲不过的,顺便读读背背,实在是情理之常。

  多年以前,我去浙江绍兴兰亭景区,徜徉其间,感受千载以下的诗酒文章,确实是神往之至。《兰亭集序》自然是读过的,但当身边一位游客一边吟咏此文,一边游走景区,一边观察地理风物,还是令人深受触动。所谓“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大概就是这样吧。

  至于很多时候,虽然身临绝美之风景胜地,想着吟诗一首,却每每遭遇张不开口、读不出来的窘迫,也是常事。

  可见,腹中多藏一些诗文,绝非仅仅用来“敲门”,实在是触达眼前景的便捷通道,也是阐发心中意的绝好依恃,更是深入浅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渠道。行走在历史的沧桑之中,感知着千百年来的文化风景,沉潜往复,从容含玩,那绝对是浸润人心的舒爽和清朗。苏辙说,“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这里的“适意”,其实就是外边风景与人心需求的调适。苏轼诗曰“诗酒趁年华”,说的就是这样的物我“调适”。

  如今的风景区,能够允许游客以诗换票,说明已经意识到文化与人的互动,且已经采取措施实现双向奔赴。这当然是好兆头,也会更好地激发游客的热情。毕竟,文化虽然属于内心,但外部的刺激能够让文化更广泛地触达内心。更不要说,这种自带挑战性与趣味性的活动,也很容易在互联网上传播,从而提升景区的曝光率,吸引更多游客。

  当然了,从创新层面讲,各地除了“抄作业”外,似乎还应多一些办法。即便从诗文入手,也不应只是止于“背诗免票”,而可以更多一些互动设计,持续提升游客体验。(龙之朱)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