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措并举,合力铺展“就业路”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 > 正文

多措并举,合力铺展“就业路”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4-06-13 14:29

  作者:向秋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个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民生福祉和国家未来。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百日“冲刺期”,必须抢抓时机,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合力共为,为高校毕业生铺展“就业路”,帮助其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

  拓展拓宽就业岗位渠道。抢抓毕业季的关键期,拓展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才能有效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展市场性岗位资源,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色、毕业生就业意向等,持续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重点邀请对毕业生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企业进校招聘。统筹线下招聘活动,加密线下招聘,聚焦产业发展前沿领域,开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高校毕业生较集中的地区,开展区域性专场招聘活动。大力推进直播带岗,举办“分主题、分行业、分群体直播带岗”“跨省、跨地区联动直播带岗”“人社(就业)局长进直播间”活动,为毕业生就业架起“云”桥梁。此外,高校要与地方、企业加强合作,带着学生一起“访企拓岗”,做好职业生涯指引、精准帮扶,助力高校毕业生与城市、招聘单位实现双向奔赴。

  做强做精就业指导服务。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仅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应对之举,更是青年人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的时代选择。据统计,近年来,基层就业比例稳步增长,约70%全国高校毕业生到地市级及以下就业,约60%到中西部就业。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指导和引导,持续做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城乡社区专项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项目,介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积极报名参与;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从更长远视角看待当下就业和职业发展,勇于到基层、到中西部去,为推进基层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促进促动供需同频共振。技能培训使高校毕业生具备更全面、更实用的就业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实训,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从而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开展大规模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任务,要引导优质培训资源向毕业生技能培训项目集聚,支持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等结合就业需求和各地产业发展实际,面向毕业生开展定向、定岗、订单培训,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业。支持各类培训机构、企业、院校等以新技能培训目录为指引,发展更多新技能、新职业的培训,增强技能培训的有效性,让毕业生通过培训“能就业”“能创业”。

  毕业季是青年理想扬帆、事业起步的关键阶段。有关部门和高校要积极行动,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他们在成长路上奋力奔跑。(向秋)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