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青年与城市互相成就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让青年与城市互相成就

来源:人民日报2024-06-21 10:45

  作者:杨 柳

  简约干净、出行便利、免费入住……天津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田梦前往江苏求职,一到苏州姑苏区平江文创人才街区的青年驿站,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为满足外地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当地求职期间的住宿需求,苏州将部分酒店、公寓改造为100余处“青年人才驿站”,学生只需在小程序上申请,即可获得最多14天免费住宿。帮助学生减轻求职期间的开销,彰显城市的发展温度,有助于塑造更好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城市是青年集中、发展活跃的区域。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青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1%,高于整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个百分点。一批又一批青年来到城市、挥洒汗水,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助力城市发展。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创新之城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2.5岁。“来了就是深圳人”,开放包容的理念吸引大批青年来到这里,共同创造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奇迹。双向奔赴、互相成就,也诠释了城市和青年之间最好的关系。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2022年,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明确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理念内涵,倡导青年优先发展。两年多以来,各地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着力优化青年发展环境,更好满足了青年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需求。

  青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需要更多关心关爱。河北邯郸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让青年家长“送得放心、托得安心”;山东在全省实施“青年优居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住房、租房、购房等不同阶段的现实需求;贵州贵阳打造“青年卡”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市青年提供线上与线下融合、政府与市场结合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当前,越来越多城市的青年发展政策更加体系化、更具普惠性,为广大青年创造了更安心、更舒适的奋斗环境。

  也要看到,城市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各方面条件不断改善,站在更高起点上的新一代青年,也有新的期望。更好激发青年的奋斗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要将促进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帮助青年解决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对城市而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也就是塑造未来。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并不是给青年建“温室”,而是要为努力奔跑、勇敢追梦的青年设置“加油站”,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去破难题、促发展、建功业,在贡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奋斗路上走得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深入了解青年群体所思所想所求所盼,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好施展才华的舞台,定能让青年与城市的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为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杨 柳)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