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把“冷静期”写入消费合同中,消费者心里更有底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把“冷静期”写入消费合同中,消费者心里更有底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4-06-27 17:22

  作者:熊志

  婚介服务合同,要设“冷静期”;养老合同,约定试住期;校外培训合同,写明退款比例……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民政局、市教委、市消保委等部门,针对婚介服务、家庭装饰等领域,联合推广了10个消费合同示范文本。

  推广合同示范文本,有利于消费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尤其是鼓励在合同中设置“冷静期”的做法,赋予消费者“后悔权”,这无疑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种积极尝试。

  市场经济下,合同是约束交易双方的法律纽带,也是发生纠纷后维权的凭据。但现实中,合同条款比较复杂,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有的商家利用格式条款、霸王条款套路消费者,消费者签了合同交了钱,才发现踩坑了,但白纸黑字的合同在,维权比较麻烦,只能默默认栽。

  这次上海有关部门推广的合同示范文本,主要涉及婚介、养老、健身、教培等领域,它们是消费纠纷的高发地带。消费纠纷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分歧。示范文本的推广,能打破信息不对称,平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因合同条款不明确或不平等而产生的纠纷。

  至少对消费者来说,有了合同示范文本,交易更透明、规范,他们在和商家签订合同时,有一个参考的依据,不至于被商家单方面制定的合同牵着鼻子走。尤其在合同示范文本中设置“冷静期”,规定消费者在“冷静期”内可以解除合同,这一举措可以视作电商领域“七天无理由退货”在现实的延伸,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进一步深化。

  以健身、教培等为代表的行业消费有两大特点,一是消费额度较大,二是普遍采用预付费式的模式。在商家狂轰滥炸的营销之下,有的消费者很容易冲动下单,结果实际使用时对服务不满意。但由于签了合同交了费,想要退款十分困难,维权相当被动,甚至商家跑路也只能自认倒霉。

  将“冷静期”,包括“退款比例”纳入合同选项,予以明确化,消费者有一个缓冲期,大额消费决策会更加理性,可以避免冲动消费踩坑,也能够更全面地对商家服务进行考量,倒逼商家提升全流程的服务水平。而且就算过了“冷静期”,商家服务水平降低,消费者也能够依据合同条款,进行按比例的退费。

  对商家来说,按照示范文本来和消费者签订合同,如承诺“冷静期”等,方便了消费者,确实会增加商家的义务,但这并不是坏事。一方面,合同的签订更加规范、透明,这对商家来说也是一种保护,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另一方面,“冷静期”等条款,给商家增加义务,同时也能倒逼商家诚信经营,提升消费全流程的服务水平,实现双方的共赢。

  当然也得看到,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固然能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但它毕竟是一种引导性的举措,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是不是按相应的模板来,或者在不在合同中写明“冷静期”,商家依然可以自主决定。

  所以,要让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普及,除了呼吁商家积极配合之外,职能部门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推广,引导更多的商家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同时,消费者也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利用交易凭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熊志)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