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向于
近日,重庆市九龙坡区部分道路拆除中央隔离护栏的行为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原本旨在提升交通流畅性和市民出行体验的举动,却引发了公众对城市管理、公共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质疑。
多家媒体报道称,重庆九龙坡区部分新建不久的隔离护栏被迅速拆除,这些护栏本应是维护交通秩序、保障行人安全的重要设施。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拆除隔离护栏后,道路变得更加宽敞,驾驶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行效率也有所改善;有市民反映,车行道中央隔离护栏拆除后,行人、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机动车随意调头,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就连道路两旁的人行护栏也是这样。刚建设完工的九龙坡华岩镇福联大道两边安装了人行护栏,道路目前还没投入使用。然而,今年7月,所有的人行护栏突然全都被拆除。
拆除护栏背后的逻辑能否站得住脚?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办公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开展隔离设施的整治工作是因为市民素质和司机的文明驾驶行为已有所提升。然而,这一结论却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相关部门认为“当地群众文明程度提升,相关路段不再需要护栏隔离栏”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有没有相应的调研分析、数据支撑呢?这值得讨论。
一是决策透明度的缺失导致公众对行政决策产生信任危机。安装前的规划设计、拆除前的行政决策是否都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和评估?是否有足够的道路规范、事实数据支撑安装或拆除的决策?与此同时,根据前期九龙坡融媒体中心报道,该区城市管理局联合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寻求专业指导,制定拆除方案。但到底拆除方案是什么?有没有像行政部门说的那样采取一路一策?需不需要试点?笔者没有找到相关部门的公告、方案及时间。
二是拆除过程中是否存在资源浪费?那些刚建成不久、尚未发挥作用的护栏就这样被拆除,显然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虽说这次规模化拆除护栏结束了,但今后会不会再花钱在老地方重新安装?而且,拆除后如何保障交通安全?是否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交通乱象?
这两个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作出详细的回应。这既是对城市发展的负责,也是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体现。
虽说一座城市道路隔离护栏高度与城市文明程度成反比,拆除隔离护栏,还路于民、畅通交通,是文明所向、大势所趋。护栏安装有安装的作用,拆除也有拆除的原因。但公众还是担忧,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是细水长流的,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即刻提高的,重庆九龙坡此次道路护栏建了又拆,今后会不会拆了又建?(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