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交汇点评|让流动的文化更有流量
首页> 时评频道 > 正文

交汇点评|让流动的文化更有流量

来源:交汇点新闻2024-09-05 18:09

  作者:黄欢

  由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指导,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将于9月5日在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举行,届时,来自政界、学界、业界的代表将齐聚扬州,展开观点与智慧的碰撞,共谋大运河文化的新时代发展蓝图。

  长河自奔流,风好正扬帆。时间拨回到三年前,2021年6月,这座近8万平方米体量的博物馆,如一艘巨船泊靠在大运河边,正式“扬帆起航”。

  作为国内首个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的专题博物馆,短短几年,中运博晋升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接待世界各地观众近1000万人次,线上观众超5.5亿人次,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学生的研学首选地以及热门旅游目的地。

  千年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它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和流动的历史文脉,“年轻”的中运博如何讲好古老运河故事,让大运河流动的文化有留量更有流量?

  中运博向我们呈现了一座博物馆“该有的样子”。不再拘泥于过去“我有什么你看什么”的“高冷范儿”,变成“你想看什么我全力去呈现”的亲和模样,让参观者真正体会到“方寸之间,一览千年”的心灵共振。作为一部大运河“百科全书”,馆内的一万多件文物辅以多媒体手段的现代化表达,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科技面貌,让历史的温度与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变得触手可及。

  暑期刚过,各大社交平台上,无数年轻人晒出美图美照,讲述自己的观展体验,吸引更多的人身临其境,零距离品读大运河这部流动的“史诗”。传统文化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随着AI、大数据、VR/AR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运河文化的传播方式得以创新,中运博“文物+数字化”的布展方式契合了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当下年轻人沉浸式的观展诉求,让传统的文化展示变成了双向奔赴。3D打印技术、5G+VR直播、LED天幕展示、全息交互技术和裸眼3D技术……这些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巧妙运用,让大运河文化真正“活”了起来,对运河遗产的阐释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

  大运河的故事被以各种新鲜的方式讲出来,也被以更鲜活的角度讲出来。开馆三年多来,中运博开创的五大临展系列举办了线上线下共计50场精品展览;8月31日,“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活动在中运博举行启动仪式,600多项非遗、数百名非遗传承人将陆续“登场”,共同呈现一场可听、可看、可赏的非遗盛宴;同样在中运博启动的还有“文物里的国潮”创意策划项目,邀请全球画家画手、设计师、艺术爱好者、文化创意工作者等,用专业的画笔、绚丽的镜头,对准大运河流域8个省市的文化瑰宝,创作长卷、海报、动态插画、微视频等可视化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韵致……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从遗产中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内涵,通过专业机构落实遗产本体保护与价值阐释工作,用数字技术打造可亲可感的大运河文化,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播传承大运河文化,让更多人走近大运河、聆听大运河、读懂大运河,充分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与自信。

  未来篇章不输过往华章,在新时代的航程里,这艘文化“巨舰”将始终伫立在运河原点城市,连接过去与未来,链接中国与世界,让流动的中华文化脉动千年、生生不息。(黄欢)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