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冯海宁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近期审结了一起因外卖实物与宣传照片不符而引发的餐饮服务合同纠纷案,认定烧烤店存在欺诈行为,判决赔偿消费者500元。由于这一案件的原告小潘是重庆市江津区一所高校的在读学生,此事引发了社会关注。
本应是“主角”的菜品在外卖餐食送到后却成了配菜,与下单时商家所展示的图片严重不符,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可是,很多消费者虽然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但由于“事情太小”“其他菜也能吃”“维权太费劲”等原因,很少选择进行维权。
从这一点来说,“整顿”鱼香肉丝饭的小潘,其维权行为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他的维权方式也是理智的:先与外卖平台客服进行沟通,再与烧烤店老板取得联系,表达自己的不满并提出赔偿要求,但遭到店老板拒绝,于是小潘以欺诈为由将烧烤店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双方已经形成合法有效的餐饮服务合同。并根据小潘点餐时,收到的鱼香肉丝与商家在平台上展示的照片存在显著差异,且其中混杂占比较大的其他菜品,不符合一般消费者对该菜品的认知,故认定该烧烤店存在欺诈行为,判决赔偿给小潘500元。
虽然这起案件看上去不起眼,事情不大,赔偿额也不大,但有另一层特殊意义——此事彰显出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其敏锐的权利意识、有理有据的法治意识和敢于依法维权的勇气,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此次小潘依法维权,对外卖欺诈进行“整顿”,也同时对其他外卖餐饮店起到警示作用。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早就规定了欺诈涉及的赔偿责任,但仍需要更多像小潘这样“较真”的消费者站出来,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整顿”行业乱象而受到舆论关注。比如,上海大学生起诉上海迪士尼乐园,并最终促使其取消了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的格式条款。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结果说明,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具备灵活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和行动力。借由这一窗口,也不妨构建更公平顺畅的维权通道,建立和年轻人之间更有效的沟通机制,倡导理性维权。(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