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28条举报仅7起基本属实,滥用举报伤害的不只是教师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128条举报仅7起基本属实,滥用举报伤害的不只是教师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4-10-22 16:28

  作者:马青

  举报,原本是保障权益和实现监督的一项制度。然而,因为举报门槛低、成本小、渠道多,这一工具正在被部分家长滥用,逐渐成为“割”向教师的一把“钝刀子”。据《半月谈》报道,西南某地基层教育局提供的台账显示,今年1至8月,该局共收到128条举报教师的信息,经调查,仅7起举报基本属实。

  那些举报的理由简直是五花八门——作业布置得“太多”或“太少”,对学生太“温柔”或太“严厉”,甚至因为老师没及时回复家长的信息、在学生面前吃了外卖,或者学生丢了块橡皮,都成了投诉的理由。还有的家长因为不满老师的管教方式,举报老师“心理虐待”学生,结果调查后发现老师只是对不当行为进行了班会批评,行为合情合理。更有甚者,有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批评,竟借着举报撒气,捏造出“老师体罚、辱骂学生”的故事,经查完全子虚乌有。

  家长“找茬”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出于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一受了“委屈”就得立马找老师“讨公道”;有的是过于焦虑和敏感,误解了教师的意图和教学方式;还有一些则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才是唯一正确的,教师稍有不同,就被视为“敌对”。举报没有风险,“即便失实,举报者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因此,有些人开始滥用举报这个“锤子”,不管有没有钉子,锤上去再说。

  然而,这样的举报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不管因何举报,有无证据,是否属实,接到了举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就要有所回应,不得不为那些不实举报、荒谬举报浪费大量的行政资源。当老师陷入自证的繁琐流程,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又如何保障孩子们能够获得健康的教育环境?当举报的随意性使教师在教学中进退维谷,不敢管、不想管,又如何督促学生求学和上进?举报者动动嘴,调查者跑断腿,被举报者心很累。

  滥用举报既是家校沟通不畅的“果”,也是加剧彼此不信任的“因”,教育生态若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受到影响的一定是学生。

  要减少不实举报,关键在于优化举报机制。应该考虑为举报设立合理的门槛,比如有一定“举证责任”的要求,需提供基本的事实依据,而不是仅凭主观判断。不提供任何证据,空口说白话,或无中生有、明显失实,就应该在初筛中被过滤掉。如此,既保障正当的举报权,也避免无意义的投诉调查。

  处理举报的流程可以仿效医疗行业的分诊机制,将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情分级处理:对明显轻微、主观色彩较强烈的投诉,通过学校层面的沟通调解机制进行初步处理;对涉及重大师德问题、严重违反教育规范的情况,通过更高层级的渠道处理。分层处置,不仅能提高举报效率,还能让小问题在早期被快速解决,防止矛盾扩大化。在确保问题得到关注的同时,避免浪费行政资源和教师精力。

  另外,举报不能是单向责任制。举报者如果不用为失实举报付出任何代价,就很难抑制部分人滥用举报的恶念。比如,对于多次恶意举报的个别人,可以限制其未来的举报权,或要求其公开道歉,甚至在严重的情形下追究法律责任,让家长和学生意识到,举报是一种权利,但任何权利都有边界,滥用权利也是要承担后果的。

  即便举报内容被证明不实,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获得感仍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公开澄清事实,为遭遇了恶意举报、不实举报的人正名,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建教师的信心和社会形象。做错了要受罚,做得对就应该被鼓励。

  正当的举报,是净化教育生态、监督教学质量的一种必要手段。是时候为举报机制安装合理的“安全阀”,让它回归到监督的本来属性。(马青)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