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别让AI工具成为“谣言制造机”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别让AI工具成为“谣言制造机”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5-01-23 17:55

  作者:任冠青

  英语退出高考?摆摊被罚16万?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用AI洗稿炮制出的假新闻。例如,2024年10月,一则标题为“大妈摆摊卖水果被罚16万,监管局回应不交就罚145万”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该文章不仅标题博人眼球,形式也颇为逼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齐全。

  可是经警方查明,当地根本没有发生过这一事件。这篇引发热议的文章,是由一家传媒公司通过AI工具洗稿生成的,即利用AI技术,对他人发布的高热度文章、信息进行抄袭、改写、删减、拼凑,甚至直接编造,摇身一变成为伪原创内容。类似造假乱象并不少见,包括“上海某地惊现‘骨灰房’”“三星堆遗址挖出航母、核潜艇”等各种耸人听闻的不实内容。

  对假新闻的炮制者来说,如此AI造谣的成本极低。相比于此前人工捏造、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方式,借助AI工具,只需要在后台简单输入指令,就能批量生产仿真度极高的假新闻,一些内容甚至图文并茂,除了文字,还配有以假乱真的图片和视频。

  对这些不法运营者而言,流量而非真实性,才是炮制此类内容的第一标准。只要能吸引更多网友去浏览和关注,就有望获得可观的流量收益和广告分成。于是,越是能骗走眼泪、激发对立情绪的话题,就越容易成为AI谣言的重灾区。有传媒公司甚至在运营流程手册中直言:用户看完感到愤怒的,就是一篇合格的文章。

  更值得警惕的是,如今AI造谣已然形成了分工明确的灰色产业链。不法者往往会在兼职群里发布招募信息,教学员“洗稿”牟利,自己则通过赚取佣金、收取账户草稿箱存稿费等形式非法获利。这种一人动辄“手握”上千账号的造假方式,让假新闻不断发酵,影响力不断扩散。

  AI造谣“一键生成”,辟谣却要跑断腿。验证真伪需要经过锁定信源、事实核查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而且假新闻被发现时,往往已然经过了较广泛的传播,对公共秩序和公众认知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不管是对被抹黑的个人还是地区,要想澄清事实、有效辟谣,显然要大费周章得多。

  AI工具应该服务社会,而不是成为误导公共认知、扰乱公共秩序的“谣言制造机”。对于假新闻这种随着技术发展不断迭代的“疑难杂症”,还需要各方共同配合、合力应对。

  正如前文所说,AI造谣一般具有一定的炮制套路和替换公式,对此,平台一方面要着力发展事实核查方面的反谣言工具,快速甄别和过滤自我矛盾、与事实相悖的AI生成内容;另一方面,也要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制止谣言的进一步发酵,并严惩问题账号。监管部门有必要抓住每一条线索,顺藤摸瓜找到并严厉打击其背后的非法产业链条,抬升违法成本。

  对公众而言,增强对“AI系谣言”的免疫力和鉴别力,也是AI时代必备的一种媒介素养。一般来说,这类谣言往往会集合各种耸人听闻的信息元素,将人的焦虑、愤怒、恐慌等负面情绪值“拉满”。尽管要求受众对所有信息一一核实或许并不现实,但是最起码,当我们看到一篇来源成谜、又精准戳中浏览和转发冲动的内容时,不要丢掉最基本的质疑能力,先问问自己:眼前的内容,会不会是AI“洗”出来的耸动谣言?(任冠青)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