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刚刚闭幕的亚冬会上,一群身着蓝白制服的年轻人,用服务热情在冰雪赛场上书写着全新的城市叙事。这群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小雪花”,让国际友人见证了“尔滨温度”,更让世界看见了中国青年的时代群像。
当速度滑冰场馆14场颁奖仪式实现“零失误”时,人们不知道,这群手持托盘、身姿挺拔的礼仪志愿者用对待专业考试的严谨态度,已将颁奖流程演练了上百遍。
如果说专业能力构筑了志愿服务的骨架,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瞬间则为它注入了灵魂。用微信分享的盒饭照片拼成“云端团圆”;除夕夜仍在回复网友们的观赛咨询……这些如碎钻般散落在冰雪中的故事,拼凑出年轻人独有的浪漫。
更具深意的是,这场青春接力正在重构世界对哈尔滨的认知。当留学生们用俄语、韩语、阿拉伯语架起沟通的桥梁,志愿服务悄然成为文化传播的柔性载体。
回望亚冬会的志愿服务图景,我们看到了无数个小我汇成大我的精神蝶变。冰雪终会消融,但由志愿服务点燃的精神火种永不熄灭。从“尔滨温度”到“中国温度”,这群年轻人用微笑重新定义了“温暖”:真正的温暖,不在于物理温度的提升,而在于心灵之火的传递。
(文字摘编于《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7日02版文章《亚冬会志愿服务彰显“中国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