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朝清
“谁家需要临时工?我这边有7个人,可以做到年底”“我们印刷厂需要10名临时工,手工包装纸品”……在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渡头董社区工会联合会组建的园区“共享员工群”里,经常有这样的信息发布。在这个微信群里,企业随时发布阶段性用工需求,有兼职意愿的职工可以直接求职。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对于许多务工者来说,“找活干”是他们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为此他们不得不寻求亲戚、朋友、老乡等熟人网络的帮助和社会支持,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中介上“花钱买服务”;对于不少企业而言,最大的担忧就是“没人干”,这不仅会造成订单不能如约完成,也会影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断裂乃至脱节,让双方都“等不及”“伤不起”。在数字化时代,“共享员工群”搭建了一个共享经济的交流互动平台,最终让多方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部分企业有明显的淡旺季,旺季人手不够需要多招聘一些员工,淡季员工工作量又不够饱和,导致员工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与此同时,部分小微企业有临时用工的需求,如果能让一些处于淡季的企业员工前去做兼职,既能够让自己的“钱袋子”更鼓,也能满足小微企业的用工需求,还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何乐而不为?
“共享员工群”打破了信息不对称,让“找活干”的务工者与“找人干活”的企业实现精准对接。相比劳务中介利用“信息差”赚钱,“共享员工群”不仅压缩了“中间商赚差价”的利润空间,还能够实现供求双方直接的互动交流,减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让就业之路更加顺畅。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共享员工群”犹如一根纽带,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结。“共享员工群”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劳动力、工作机会等资源的精准匹配,让公共就业服务更接地气,将好事实事做到了人们的心坎上,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原子,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今天,哪怕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纽带,产生社会联系、社会交往。在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共享员工群”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社会效益,在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的背后,是人与人的相向而行、相互奔赴。(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