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莉
2025年春节档,国产动画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现象级表现点燃观影热潮。截至2月19日,《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125亿元,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位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彰显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展示出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已具备国际顶尖制作水准。《哪吒2》的里程碑式突破,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实力、魅力、活力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票房数据来看,国产电影影响力不断提升。2023年,国产影片票房达到460.05亿元;2024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55部。从技术突破来看,国内动画行业近年来在三维引擎、虚拟制片、高精度动捕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推动了行业效能持续提升。从产业协作来看,参与《哪吒2》制作的130余家公司勾勒出一条贯通南北的电影产业链,其背后体现出的分工精细化、流程标准化、技术协同化,是中国动画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在顶层设计上,《“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2025年全国电影局长会议强调,要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不断推出展现中国精神、反映时代气象、深受人民喜爱的电影精品;创新开展电影“走出去”。不同层面的政策协同,使得电影产业在技术创新、文化传承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哪吒2》的闪耀并不能掩盖当下电影业存在的短板。有作品缺精品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仍然较小;整体而言,电影产业的衍生开发相对滞后,周边产品开发、IP运营等环节与制作端协同不足,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行业内投资集中于头部项目,中小创作团队融资不易;电影人才培养体系亦不完善,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短缺,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影产业在建设文化强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电影产业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平衡好投资与创作、观众期待与市场反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电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投资与创作之间找到平衡点。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电影领域。尊重创作者的艺术追求,避免商业化运作对作品内容产生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电影产业政策,加强对电影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可以尝试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奖励机制来支持原创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突出的作品,为优秀电影人才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同时,也应加强电影产业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推动新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提升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回应观众期待与良好市场反馈也应兼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观众对于影片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看到视觉效果震撼的大片,更渴望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共鸣。电影制作方要深入了解目标受众需求,准确把握不同受众群体偏好,有针对性地调整创作方向。加强电影文化宣传,通过举办电影节、电影展等活动,提升观众对电影艺术的认知和兴趣,重视影评人及普通观众的意见反馈,不断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水平。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应有机统一。作为文化工业产物,电影在追求票房收入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文化传播功能。一部优秀的国产电影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还承载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的价值使命。电影是娱乐产品,更是文化符号和价值载体,如何将中国故事讲得更好、更动人,是每一个中国电影人的必答题。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才能真正推动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这是对创作者提出的挑战,也是时代赋予整个行业的责任与担当。(刘莉)